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李广彦 李方林)过去下雨满坡流,一年到头让人愁,现在开了沟,把水撇开了;修了堰,把水留住了……2月9日,年近八旬的吴连钦老大爷手指门前新修的水保设施乐不可支道。
吴连钦是宜都市红花套镇杨家畈村三组村民,往年一场大雨能让家门前的路泥泞不堪,田埂稀里哗啦。但今年不同了,门前右侧的水沟整修了,左侧的荒坡改梯田,道路都是水泥路,这些变化得益于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村干部们说,申家溪一条边的住户村民都因小流域项目的实施开心过了个欢喜年。
宜都市红花套镇申家溪流域属河谷阶地红砂岩地貌,土质易风化泥化,溪沟边坡易崩解破碎,造成水土流失,流域内年侵蚀总量1万多吨。去年初,在国家项目支持下,宜都市实施申家溪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项目由宜都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项目区涉及杨家畈、渔洋溪村,建设内容包括封禁治理1223.59公顷,新建作业道15条、整治溪沟1条、截排水沟6条、生态塘3口和栽植林草等工程。项目总投资439万元,其中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400万元,其余为地方配套资金。
在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指导下,施工单位遵循自然规律,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采取坡面工程、溪沟整治、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减少入河泥沙。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水政水资源股股长曹勇说:小流域综合治理包括整治溪沟、稳定河床、坡地改建梯田、开挖截排水沟、整修堰塘、配套抗旱水池和沉沙池,同时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涵养水分,改善水质,全方位综合治理,才能真正让小流域的“肺”“肾”功能健康。
跟吴大爷一样,杨家畈三组村民胡菊也为家门口的这条溪沟变化而高兴。正在新修的台阶上洗衣服的她说:过去洗东西都站在沟边石头上,一次不注意滑到水里了,幸亏水不深。村民们都积极支持项目建设,村民邹发权把自留地让出来,修建“水土保持科普广场”,让更多群众了解小流域治理的好处,更加爱护身边的水环境。
目前项目已完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6平方公顷,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流域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山青、水秀、景美、人富的治理目标。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