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怀是古窖香

  (文/熊晓红)古窖香,是一个标志,是一壶老酒,更是父亲的情怀。

  父亲常常会自豪,赶上了一个勤劳致富的好时代。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个体户。1994年,父亲办了一个营业执照,成为潘家湾乡第一个农村 “个体户”,开了一家制作包谷酒的小作坊。

  几十年,寒暑易节,春华秋实。炉火熏黑了父亲的脸庞,风霜染白了父亲的头发。父亲辛苦经营着包谷酒小作坊,养活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培养我姊妹两个长大成人,赢得邻里乡亲的赞美:喝不过熊世信的酒。

  其实,年近古稀的父亲,自己并不饮酒。内心深处的那个酒情结,扣在他童年的记忆里,与岁月一起发酵。

  父亲的记忆,弥漫着清洌的酒香。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祖父熊良成膝下五子一女。家大口阔,田少人多,便以土家传统的“闷甑子法”开始煮酒,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祖父接手当家,改进了工艺,蒸馏取酒,提高了出酒率,提升了酒的品质。至1957年家庭人口达到30余人,分成五家,各立门户,于是酒厂停办。只有那些老设备,闲置一旁,沉默无语。

  梦幻一般的酒香并没有在空气弥散,而是窖藏在父亲的心底,越陈越醇,醇厚成为父亲的味道。

  说到这些旧事,父亲的脸上,总是弥漫着微笑。

  父辈兄弟五人,只有他传承了祖辈的技艺。小作坊煮酒,似乎是他一辈子的精神支柱。

  无论是当年的土坯作坊,还是如今预制结构的厂房,只有在那里,才能看见他的阳刚和自信。

  父亲煮的是老酒,更是老实酒,没有一丝虚伪。面对纯粮白酒市场,父亲以“信”立世,以“诚”待人,用心煮酒,让质量服人。几十年来,在他的思想观念里,就没有“竞争”二字,其他白酒作坊主,都是他的伙伴,都是他的朋友,他生怕别人的作坊不能够兴旺,愿意与他们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创市场,共享快乐。在父亲的世界里,我悟出了“煮酒如做人”的真谛。

  父亲老了,我长大了。营业执照上父亲的名字,悄悄地换成了我的名字。唯一不会改变的,只有祖传麸曲酒的秘方,还有那祖先落迹时的“叫花子洞”和山泉。那是上天赐予我家的天然古窖和生命之泉。我以感恩之心问自己,没有苍天大地的恩惠,哪有我的“古窖香”呢。如今,每年以75吨左右的玉米、红高粱为原料,制作纯粮白酒40吨左右,常年窖藏60坛,以应新老顾客之需。

  当我和夫君,在作坊忙碌的时候,父亲也会来看看,但不言语。我知道,他一辈子低调,一辈子沉默寡言。一辈子没有闲着,也闲不下来。哪怕他随意伸手,摸一下网甑,就知道炉火的温度够不够。任何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不许有半点疏忽大意。这些标准已经融进他的血液,化着基因,遗传在我的身上。

  于是,我将小作坊的酒,定名古窖香。期望农民的日子,像一杯高粱酒,口齿留香,回味绵长。

 

(作者:湖北宜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