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听风】声音故事 | 三十载生死逆行的救援“橙”


写在前面


临江听风,春风十里,万古江河,奔流不息。

时间带走了很多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丰美馈赠。文明,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标识,亦是城市文化的根基,更是文化创新的宝库。文明之美,引人向善;文明之基,植于传统;文明之魂,蕴于深厚。一桩桩孝义善举,一个个平凡好人,是他们,演绎出了宜都这座古城的文明新风尚。

声音.jpg

“临江听风”——声音故事专栏,对身边的“平凡绽放”予以推介,凝聚起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为我们共同的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让我们共同传承精神血脉,共同描绘城市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


第三期



三十载生死逆行的救援“橙”


无论是在幽深密闭的矿井巷道,还是在危机四伏的事故现场,或是命悬一线的悬崖峭壁,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团队以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搏击死神,为人民群众开辟生命坦途,他就是宜都市松宜救护队队长李龙清。



向险而行的“救援先锋”

30年来,李龙清组织和参与262次现场救援,救援范围辐射荆州、恩施、随州、汉川等地区,抢救遇险遇难人员396人,挽救生命215人。


工作照 (6).jpg

每一次井下救援都是和死神的擦肩,2008年1月7日晚6点,秭归县沙镇溪王子沟煤矿突发瓦斯事故。接到命令后,李龙清迅速带领8名队员携带装备出发,于半夜零点抵达现场。面对生死攸关,他顾不上严寒和疲惫,立即投入救援。矿井漆黑深邃,瓦斯浓度超标,任何意外都可能引发爆炸。他迅速制定科学高效的救援方案,毫不犹豫地第一个下井,他的果敢极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的斗志。在他的组织下,井下救援基地迅速建立,设备安设到位,瓦斯得到有效排放,巷道得到清理。经过76小时的紧张抢救,5名遇险矿工全部成功升井。



闻警即动的“铁血勇士”

闻警必动是每一个救援人的宗旨。2016年,在处理一起井下冒顶事故施救中,直到受困矿工被安全救出后,李龙清才发现自己的脚被铁钉捅穿,满靴是血……像这样的伤,他经历过无数次,在身上留下伤疤有十多处。他说“用我的一点小伤,换200多条生命的安全、200多个家庭的团圆,非常值得!”


工作照 (7).jpg


2017年松木坪镇一农户家中发生火灾,他冲上屋顶灭火,大量浓烟让他的眼睛在半个月后仍布满血丝,嗓子无法说话。疫情期间,他带领救护队员连续奋战53个日夜,成为抗疫中的“逆行者”!英雄不是一日炼成的,30年来,他参与每一个春节的值班值守,加班14100多个小时。在执行任务中,刚下火线又接新警的情况比比皆是,最长的时候,他连续作战100多个小时。



专尖特优的“安全专家”

为练就过硬的救援技能,李龙清坚持边学习、边救援、边提升。他牵头建立鄂西南“一专多能”的救援队伍,建成全省先进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团队连续15年被国家应急救护指挥中心评定为二级质量标准化矿山救护队,是全国100支重点骨干矿山救护队之一。李龙清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定级工作专家、湖北省第二届安全生产专家,参与编制湖北省救援技术竞赛规则等多项行业规则,辅导培训应急救援学员400余期次、1万余人次,深入村(社区)培训居民群众2万余人次。


工作照 (2).jpg


“穿上这身衣服,就要确保一方平安。这是一种救援‘橙’,也是一份忠‘橙’。”李龙清坚定地说。

工作照 (8).jpg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