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胡晓颖)近年来,宜都市档案馆围绕“宣教普及”“资源开发”两条主线,打破固有藩篱,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典型经验。
宣教强根基,法治精神润人心
多载体激活档案文化。展陈活化。举办“辉煌十年·宜都巨变”“红色人物廉洁展”“档案、党史、纪律图文展”等专题展览,打造“红色长廊”5处;文创焕新。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折页、圆扇、文化衫等系列文创产品,发放超万份,结合“普法骑行”“百人读档”推动普法入万家。
赛促学提升用法能力。连续举办3届档案职业技能竞赛,覆盖全市89个单位,累计参与超千人次;开拓“线上线下+必答、抢答、合作”多环节互动模式,重点考查档案法规条例、档案整理实操,各队比学赶超,培养“档案工匠”60名,为依法治档提供人才保障。
基层培训织档案网络。针对基层档案薄弱处,首创“村级档案培训”,村(社区)档案员参与超300人,以“理论+实操”规范档案整理12项流程,推广“横冲村”先进经验,档案“三合一”制度试点推进,重构村级档案“存史料 助治理”双效机制。
开发促传承,深挖特色显担当
红色资源助教育实践。依托馆藏资源,深挖姚百川、“陆城三杰”等革命故事,编纂出版《鄂学灵光杨守敬》《冠冕群英—宜昌早期中共党员胡敌》等红色文献,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鲜活教材。
多维探索拓传播路径。开辟“宜都史话”“历史上的今天”线上专栏,发布文章百余期,阅读量超6万次;探索“档案+文旅”路径,助力“宜红茶”欧盟认证茶地标、《青林寺村志》入选首批“中国名村志”,促档案资源转化为文化IP。
馆校联动促研究利用。与三峡大学共建“档案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开展“三线建设”史料研究,档案文化进校园,出版《焦枝铁路宜都县民兵师报纸卷》等专著2部,形成“档案研究—成果转化—公众教育”闭环。
宜都构建出“宣教立体化、开发特色化、合作多元化”新范式,释放多维潜能:社会影响面扩大,年度展览接待5万人次,档案普法覆盖10万人次;基层治理力提升,村级档案规范化率达95%;文化吸引力攀升,3项档案成果获省级以上荣誉,红色IP辐射周边地区。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