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桥村的“幸福密码”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章玉蓉)远山绵延起伏,白墙青瓦相间,飞檐翘角灵动,屋舍错落有致。村庄内外,蜿蜒小道靓丽整洁,多彩墙绘灵动活泼……踏入聂家河镇邓家桥村,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一幅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面在乡野间铺展,构成如诗似画的图景,浓浓的田园气息,让人不禁联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唯美意境。而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也无不在诉说着幸福湾落蝶变的“密码”。

绿满乡村,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从“整治乱堆乱放”等细微处着手,邓家桥村对荒地荒沟进行整治,打造“美丽三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化杂乱为美景,既满足了村民种植蔬菜瓜果的需求,又让公共环境更加整洁,同时激发了更多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2024年,邓家桥村又紧抓“新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契机,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协同推进,将四古井漫水桥纳入危桥改扩建项目,对流域沿线7口堰塘进行整治升级。积极争取乡贤企业和交通部门支持,村民出资出力,将望独线提档升级,拓宽至5.5米,有效解决道路破损、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在望佛山集镇环线新装路灯19盏、太阳能板70套,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夜间出行路,也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在村内38公里的一般交通道路上新建17处会车道,成功破解农忙及节假日期间会车难题。

“近年来,邓家桥村结合‘一接两环四区八景’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几乎所有老百姓都积极支持配合,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邓家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章运诚介绍道。

“赶上了好时代,现在我们家家户户把庭院装扮得漂漂亮亮,湾里环境越来越好,公交、快递都通到了家门口,住在这里太舒心了……”今年70岁的村民周心和眼中满是幸福。

产业兴旺,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在于富村富农的产业发展。邓家桥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等举措,培育致富带头人集中流转土地300余亩,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同时,该村引进优质市场主体湖北麦蒂尔斯电商公司,多渠道外销村内农特产品,实现农产品溢价销售。盘活村集体经济,带动90户脱贫户、监测户年均增收7000元。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投资230余万元建成集科技大棚、传统槽坊、体验区、销售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点,当年上项目,当年见收益,已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

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邓家桥村对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守信受表彰户等,每户发放5根蜂糖李树苗用于种植,既提升了生态效益,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引导村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充分利用闲置房间、庭院、房前屋后零散土地,打造庭院经济新业态,让产业成为风景,让“院景”变为“钱景”,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明乡风,共奏美丽乡村蝶变曲

漫步在邓家桥村笃睦湾蜿蜒的沥青路上,连绵山脉与路面相互交织,道路两旁干净整洁,一座“笃睦桥”石碑格外醒目,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气与亮丽。

“300多年前,一个雷电交加、狂风暴雨的夜晚,河边一棵三尺粗的柳树被雷电劈倒,横架在两岸形成独木桥。后来,河两岸百姓常因山田边界、水源灌溉发生争吵、闹矛盾。独木不成林,矛盾频发让乡里人心涣散。以杨、向两大家族为首,为改变现状主动协商,共同募捐筹资建石桥并立功德碑。建成后,两大家族消除成见,和好如初,于是,把原来单独的‘独’、木头的‘木’,改为现在笃信的‘笃’、和睦的‘睦’,故而得名‘笃睦桥’,也是告诫后人要永远诚实、和谐相处。作为笃睦湾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传承好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邓家桥村民间故事家黄学威老人,时常向乡村游客讲述着地名的来历。

如今的邓家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上昂首阔步,修一条路,靓一片景,种一片花,富一方民,村民的幸福生活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