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家住宜都市枝城镇的中南冶勘局607队87岁退休干部辛保森收到来自辽宁省档案馆的特殊礼物——《根・本・魂——聚焦三线建设辽宁亲历者》一书。摩挲着书页,这位曾参与“三线建设”的老地质队员眼眶泛红:“少小离家老大回,如今我不可能再回故乡了,但我们的故事被老家的人知晓了,这是我的骄傲,也是我们地质队的光荣!”
六十年前,在时代的号召下,一场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在中华大地展开。彼时,我国以备战为重要目标,开启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全力调整工业区域布局,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由此被点燃。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省义不容辞地成为支援三线建设的主力军。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激昂氛围中,鞍山钢铁公司四〇四队、四〇五队告别熟悉的东北黑土地,整建制南下,来到鄂西宜都,合并为中南冶勘607队。此后,队员们的足迹深入长阳、五峰、秭归及宜都等地,一心为国家探寻急需的矿藏。
辛保森就是这股建设洪流中的一员。那时,他还是个年轻的技术员,带着对地质事业的满腔热忱,携着8个月大的女儿,和身为地质队员、共产党员的妻子冮淑贤一起,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偏远山区。
住帐篷、搭席棚、干打垒,吃杂粮、喝山泉,野外勘探时,风餐露宿是常态,跋山涉水是日常……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地质队员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为我国工业基础提供了海量珍贵的地质资料,找到了丰富的矿藏。
时光流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未被遗忘。为了抢救性挖掘和保护辽宁支援三线建设的史料,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辽宁省档案馆组织人员,历时三年,分别前往湖北等11个省(市、自治区)寻访148家援建企事业单位,实地采访300余名“三线建设”亲历者,并从海量的素材中精心挑选出30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故事,编辑出版了《根・本・魂——聚焦三线建设辽宁亲历者》一书,以此向那些为三线建设奉献一切的先辈们致敬。
身为“三线建设”中的一员,辛保森从年轻技术员成长为优秀的宣传干部,退休前系607队工会主席。书中以《为冶金地质找矿事业奉献一生》为题,分“带着8个月大的女儿参加三线建设”“离开家人,参加黄梅会战”“就着砂子吃饭,参加太古岚会战”“按时完成任务获得荣誉”“做宣传工作,火线入党”“如果有下辈子,还做‘地质郎’”等多个章节,讲述了辛保森等地质队员们的故事。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辛保森怀着对那段岁月的珍视,将一份回忆录手稿、相关证书及120张照片郑重赠给辽宁省档案馆,也因此获得了编号为00124的《收藏证书》。如今,辛保森和老伴冮淑贤身体硬朗,仍保持着 “地质人的韧性”。当所在社区党组织知晓他们参加“三线建设”的光辉事迹后,诚挚邀请老人去讲传统、上党课。手捧着《根・本・魂》,辛保森欣然答应:“我愿意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尽一份力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传承‘三线精神’,也让我的晚年绽放最美的‘夕阳红’。”
(云上宜都通讯员 李广彦)
一审:刘娟
二审:李华
三审: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