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宜都运输行业释放强劲“绿动能”

更换新能源设备 创新运输模式

3月25日,宜都市红花套镇的华新水泥鑫通物流码头,一辆辆新能源重卡满载30吨建筑砂石,驶入厂区。与传统柴油重卡的“轰隆隆”不同,这里听不到发动机的轰鸣,闻不到刺鼻的尾气,只有一片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

“这些建筑砂石产自长阳华新矿山,将通过轮船运往全国各地。”鑫通物流副总经理邱爱峰笑着介绍,自2024年10月以来,华新公司已投入20台新能源重卡,专门用于砂石骨料运输。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批新能源重卡满电续航约200公里,从矿山到码头单程40公里,充一次电可跑5个来回。单趟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从270元降至210元,还实现了零尾气排放,每趟次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23千克。

今年,华新水泥计划再“加码”50台电动重卡,全面替换燃油卡车。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宜都市分局副局长周磊表示,这一计划落地后,每年可为华新水泥节约运输成本800万元,减少约61吨氮氧化物和3300余吨二氧化碳排放。

华新水泥的绿色实践只是一个缩影。在宜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更换新能源设备、创新运输模式,为运输行业注入“绿色动能”。

已有20年历史的宜都市松宜铁路公司,今年2月完成了2台内燃机车的“油改电”改造,用总功率2160千瓦的磷酸铁锂电池和电机动力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成为湖北省首家实现新能源铁路动力牵引的企业。

松宜铁路公司总经理邹利国兴奋地告诉记者:“新能源牵引车投入使用后,运输成本从3.8元/吨降至1元/吨。公司年货运量超500万吨,每年消耗柴油超1200吨。未来,我们将逐步替换剩余的7台牵引车,全部换电后,每年可节省运输成本14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0吨。”

在宜都孙华路某企业停车场,5座320千瓦重卡充电站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这家企业每年有超过40万吨煤炭从枝城港码头运往厂区,为进一步提高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今年也将启动运输车辆电动化工作。

为彻底解决移动源污染问题,宜都市还积极探索廊道运输新模式。2024年,枝城镇综合物流廊道项目建成投运,全部采用电力输送,年运输砂石骨料可达2000万吨,相当于一年减少柴油车运输64万车次,实现氮氧化物减排248吨、二氧化碳减排23000余吨。

下一步,宜都市计划投资13亿元建设陆城和红花套两个综合物流廊道项目,进一步推动移动源减排,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三峡日报记者 杨婧 通讯员 杨喜成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