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强化财政保障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融轩)3月24日早上,家住宜都市姚家店镇的张韵照例送女儿去幼儿园,不同于以往总是要哄着催着女儿去幼儿园,现在的女儿早早就背上小书包,催着妈妈不要迟到。“现在的幼儿园和以前不一样,设施好、活动多,孩子可喜欢去幼儿园了……”女儿高兴,张韵也开心。

张韵的女儿陈子嫣在姚家店幼儿园上学。去年以来,幼儿园面积扩大了,增加了轮滑等教具,增设了跆拳道、游泳等课程,随着四季变换,孩子们还能拔萝卜、挖土豆、晒秋,体验劳动的快乐。“家门口的幼儿园不比市里的差,活动空间更是大了不少。”她说:“自己没有多花一分钱,幼儿园的变化家长看得见,孩子们体验得到。”

2019年就在姚家店幼儿园工作的张锡婷也很开心。3月18日,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工资收入有较大增长,据说今后每年按10%的比例增长,未来几年,编外人员的工资有望达到在编人员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项之和的90%。担任中四班班主任的她说:“工作安心了,心情也舒畅了。”

这一喜人的变化,来自省级财政教育试点改革,根据《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提升办园水平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将原公办园的“在编人员全额保障+编外人员定额保障+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模式,调整为“生均财政拨款+特定项目保障”模式,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资源公平、合理、科学配置。

宜都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积极响应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的财政教育改革政策。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联合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打破经费使用壁垒,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2024年,宜都市本级财政在学前教育方面新增投入500万元,今年预计新增投入640万元。各幼儿园配齐玩教具、图书,持续改善办园条件。张锡婷介绍,幼儿园图书馆根据师生需求采购书目,目前可供选择的图书大增。市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从人均4.8万元提高到人均5.3万元,增幅约10%,且未来将持续增长,直至达到在编人员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项之和的90%。

宜都市通过财政保障机制改革带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教联体内多所幼儿园的人、财、物等资源整合及有序流动。该市通过“大园带小园、强园带弱园”的模式,将教具图书等资源从城区幼儿园流动到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截至2024年底,该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9.1%,率先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级督导评估。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