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政协委员“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在专题协商会上与委员共话乡村振兴
走乡村”启动仪式
现场听取村环境整治情况介绍
在王家畈镇调研农业产业情况
筑梦宜都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
三峡日报全媒报道组
宜昌政协履职品牌 宜都篇
2018年9月28日,对宜都全市191名政协委员来说,格外值得铭记。
这一天,“筑梦宜都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在宜都市政协召开。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带领在家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党委书记、20名市直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们围坐一堂,提建议,谈对策,共同探讨宜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时长3小时的会议,干货满满,诚意满满。此次参会人数达到120人,规模和影响力皆成为该市政协历史之最。
一个县级市的政协协商座谈会,为什么能受到市委、政府如此重视?
把目光投向宜都1357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答案便逐渐清晰:围绕市委中心工作,2018年来,宜都市政协把履职着力点放在助力乡村振兴上,通过开展政协委员“走乡村”主题活动,让191名政协委员深入田间地头、村前屋后开展调研,形成数万字的高质量报告,受到宜都市委的高度肯定。
扎实的成果和数据背后,是宜都市政协用真情、智慧和力量,谱写出的一支支带着泥土芬芳的履职赞歌。
目光下沉——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新希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广大农村美好愿景的形象勾画。
2018年,宜都市委将乡村振兴作为宜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一号文件《宜都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中规划了7大工程,并出台配套方案,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擘画了时间表和线路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职的基本遵循。近年来,宜都市政协坚持每年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开展一项主题活动。“政协委员边界行”“碧水行”等活动,紧扣市委中心工作查病症、开方子,献良策、建诤言,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建肺腑之言,勤献务实之策。”2018年4月,在全市政协委员“走乡村”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宜都市政协主席宋化力向委员们发出了投身乡村,问计于民,广调深研的动员令。
对宜都市政协而言,深入一线基层调研论证,是“传家宝”,亦是“探路石”。广大委员有经验,有方法,更有广泛而扎实的群众基础。
走乡村,怎么走?在宋化力看来,政协委员对上建言精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市委、市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因此,调研工作必须是全面的,深入的,扎实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都必须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基于此,政协委员走乡村活动,拟定15个子课题,191名政协委员全员参与,分成5个调研组,分别由主席、副主席带队走访,范围覆盖全市10个乡镇56个村。
同时,组织考察组到四川省蒲江县、贵州省湄潭县、江西省珠山区等省内外先进地区,就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土地“三权分置”等情况进行考察学习。
“群众普遍欢迎,委员参与积极。”负责活动统筹的宜都市政协副主席裴学中告诉记者,根据以往参加主题活动的情况和反响来看,委员们非常支持这样的深度走访调研。
深调实研——于真实的声音中唱响好声音
走乡村,靠的是走。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头顶“百强县”光环,宜都的乡村振兴究竟开展得如何?中央支持政策实施中遇到哪些新情况?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没有?这些问题,都要在脚步的丈量中找寻答案。
头雁领飞,群雁齐追。4月底起,主席、各位副主席围绕各自子课题,带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翻山越岭,走村窜户,通过走访调查、解剖麻雀、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多措并举,形式匹配内容,时间服从质量,身至心入问计于民。
“每一次下村,我的微信运动都会超过3万多步。”这是政协委员刘伟参与“走乡村”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在实地看,亲自问,真心听的过程中,他和委员们接触到很多“过去考虑不到”的问题,切实感受到贫困群众的不易,体察了乡村干部的付出。
“只要眼一睁,翻看微信到熄灯。”走访过程中,他们看到另一种形式的作风问题——有村干部反映工作中会多、微信群多,痕迹管理过分:“一年光材料打印费就花费不少。”
他们顶着大太阳听村干部倒苦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多,贴钱越多。
聚焦产业发展时,他们发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高端、特色农产品少,柑橘茶叶更新改造任务大,公共品牌多而杂,绝大多数在市场上牌子不响,廉价销售……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过程,也是加强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更是凝聚智慧、汇聚共识的过程。
近半年时间里,五个调研组组织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实地走访了10个乡镇的56个村、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15个市直部门,召开各类座谈会33场(次)、座谈604人(次)。
通过调研,共梳理出12类30余项问题,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壮大、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厕所革命、城乡公共服务、基层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
为群策群力,市政协还创新协商渠道,通过本地政务微信平台发布了乡村振兴调查问卷。意外的是,问卷发出后,引起广大市民网友热议关注,先后共有18613人参与调查,提出意见建议224条。
“没想到普通群众都如此关心乡村振兴工作!”群众热烈反响,令裴学中倍感欣慰。“正能量的声音占绝大多数,大家对宜都的乡村振兴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
网友的热情,让政协委员也感到肩上责任万钧。“我们会把网友的意见建议吸纳到报告中,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精准把脉——让理想蓝图从纸上跃然地上
2018年9月28日,厚厚一本《市政协委员“走乡村”主题活动调研材料汇编》摆在与会人员面前。
这本6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围绕既定的15个子课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发展现状,分析了问题成因,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建议。
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李翔委员提出,可利用确权登记发证的成果,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消化“消危减土”、“精准扶贫”等农房闲置宅基地资源,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用地指标。
针对如何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谢远明委员建议,出台“三权分置”办法,指导和鼓励全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保障集体所有权的有效实现、加强对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保护、强化放活土地经营权提供政策依据。
立足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杨宁委员表示,可实行一地一策,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各村在制定规划时,可按照“生态+”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综合体,将生态建设或与产业发展,或与乡村旅游,或与其他特色要素有机结合。
这些带着深度、温度和力度的文字,力透纸背,为宜都乡村振兴的画卷勾勒出最清新动人的底色。
“站位高,选题准,调研深,建议实,组织好。”在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用15个字,对政协委员“走乡村”主题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当前工作,采纳转化为推进实施的具体举措。
要以全国百强县市的标准,走出一条具有宜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争当“开拓者”而不是成为“跟随者”。
面对期望,委员们深深明白,他们扮演的角色,远不应止于找找路、发发声。
“利用平台和身份优势,力所能及地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让行动从纸上落到地上。”市政协委员顾九胜,在走访王家畈镇樟桂岭村过程中,了解到该村产业发展落后,免费为该村提供21万株苗木,资助村民建起了扶贫苗木基地,目前已为村集体创收4万余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委员在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的同时,也在不断传递“正能量”。
让他们倍感振奋的是,关于乡村振兴的绝大多数意见和建议已经被市政府吸收采纳,并分解给各部门研究办理落实。其中,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光伏扶贫等问题,宜都市政府已分别出台相关文件,以制度形式开展科学规范管理。关于乡村振兴的社情民意得到宜昌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可以预见,当念念不忘的声音在大地上发出回响,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必然从纸上跃然于地上。
记者手记
走乡村,关键在于一个“走”字,核心关乎一个“情”字。
将履职重点聚焦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三农”领域广调深研——宜都市政协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在走田野、入农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把基层声音化为睿智建言的同时,也将党委振兴乡村的希望与力量留在了散发泥土芬芳的大地上。
走乡村既需要“走路”,更需要“走心”。造成贫困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制约当地群众发展的“瓶颈”在哪里?只有走出办公室、深入村社,走村串户深入调研考察,看清楚贫困现状、倾听干部心声,感受群众期望,调研才会有的放矢,建言才会铿锵有力。
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活动,宜都市政协长期以来坚持的“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的优良传统,精准调研、科学建言的扎实作风,或可为广大政协委员履职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把身入心至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不踩点赴一线,不定调子听直言,带着思考去基层,怀揣问题访群众,真正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实践相结合,久久为功,必然卓有成效。
本版图片由宜都市政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