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1840 ~ 1915)
导语
宜都,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小小的城不仅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还孕育着古老而神奇的文化,这里,曾诞生了一个闻名遐迩的学者,他就是我国清末民初的学坛巨子-----杨守敬。
壹
杨守敬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1839年生于陆城,24岁中举人,42岁应召任驻日钦使随员,46岁回国就任黄冈教谕,64岁担任两湖书院勤成学堂总教长,曾任民国参政院参事。1915年“无疾而逝”,终年76岁,后葬于祖茔宜都龙窝。其故居和墓地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守敬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深广,著述甚丰。精舆地,通古训,喜收藏,善书法,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对祖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也做出了不朽贡献。
△ 杨守敬
贰
杨守敬一生虽未曾中过进士,但在学术界却颇负盛名。杨氏学术成就最著者为舆地之学,他被誉为"开舆地学之新纪元"的历史地理学家。代表作是历时数十年写成的《水经注疏》。
杨守敬为写《水经注疏》,对《水经》和《水经注》作了深入研究和考证,他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比前人的研究更为周详,所著《水经注疏》40卷,使中国沿革地理学达到了新的学术高峰。其舆地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和李善兰的算学被誉为清代“三绝”。除此以外,杨先生编绘的《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亦不失为鸿篇巨著。
△杨守敬《水经注图》
△ 杨守敬 行书节录郦道元水经注卷 1899年
书法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一,杨守敬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日本期间,便有不少东赢学者、名士登门讨教书法艺术,在当时掀起一股“崇杨风”,他被誉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更可贵的是,杨守敬不作凭空臆造,不作无稽之谈,而是身体力行去践行自己的理论,并分享给世人。就这样,凭借自身孜孜不倦的探索,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有异人之趣的笔意,让人们看到了其书法高古、深远、质朴、秀逸的一面。以至如今仍有不少“洋弟子”前来拜谒陵墓,并被日本人亲切地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
△ 杨守敬 楷书八言联 1902
△ 杨守敬 隶书六言联 1894年
/ 杨守敬 行草
△杨守敬 行草
肆
此外,杨守敬在泉币研究、金石文字学、藏书、版本目录学等方面均有较大成就。
杨守敬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家境就富裕,但他并没有养成所谓富家子弟的一些坏毛病,从小成绩就十分的优异,每一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他从十一岁就开始跟着爷爷一起做生意,每一次算帐都要算到很晚,尽管这样,杨守敬却并没有放弃他的学习,每天晚上在算账结束后,都还要花两、三个小时来读书写字。杨守敬先生曾经说:“多读书自能作文,多看名迹自能书”。大凡作为书家,只有学富,才能眼高,只有眼高,才能手高。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在多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
杨守敬藏书数十万卷,海内孤本逾万卷,1926年,所藏之书都移交故宫博物院收藏。为了纪念这位学术泰斗,政府在宜都陆城清江天龙湾景区修建了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杨守敬书院,内由千碑林、观海堂、勤成讲堂、诸贤祠、继贤厅、东瀛馆、清源阁、问江山房、一得居、四宝堂、邻苏草堂等主要建筑组成。
△杨守敬书院
杨守敬故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位于陆城邻苏巷30号,据说,杨守敬40岁以前一直居住在清江边的这座老宅里,一边经商,一边学习,故居大门面朝清江,白墙青瓦,古朴典雅。
△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作为宜都最具代表的文人之一,他留下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样物件,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折射出宜都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值得我们好好去保护,认真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