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宜都清洁高效“再出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吴擒虎通讯员张发智朱灿义

  
  1月3日,宜昌重大项目拉练走进宜都。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讲起两组数据:2016年到2018年,宜都化工产业产值,从350亿元萎缩到120亿元,化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
  去年,宜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745亿元、增加值19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0%。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一降一升的背后,是宜都再创业的奋进故事。

  “关改搬转”倒逼化工走高端

  近年来,一场“关改搬转”的风暴,席卷宜都化工产业。
  宜都共有规上化工企业24家,该市投入120亿元,形成一企一策方案,关停4家、转产1家、搬迁入园11家,已入园企业就地改造升级。
  斯帕尔化工、科泰生物、香溪化工、欧莱化工被关停。除了拆除厂房和化工设备,宜都还对厂区土壤进行整治,在园区植树复绿,修复长江生态岸线。宜都大丰收复合肥公司于去年4月停止生产复合肥,转型为商贸企业。
华阳化工、新洋丰、宜化楚星等企业搬迁入园。但宜都并非“应搬尽搬”,企业也不是“想搬就搬”,而要达到环保评价标准。宜都组织环保、安全生产、化工三个领域的专家,对企业的项目进行评估,不达到75分以上的,不准搬迁入园。近日,宜都金星钒业就因评分只有59分,被责令整改,不达标不得入园。金星钒业四处寻出路,实现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排放、高科技的转型。
  已入园企业正加速改造升级。宜都兴发化工投资200亿元,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园,从传统化肥产品,转型发展食品级磷酸盐、有机氟新材料、硅材料等高端产品。鄂中生态公司投入4.1亿元,进行环保改造、节能降耗和产品升级。
  正在建设中的宜都化工园,规划污水处理厂2座,废水经企业、园区两次处理,上了“双保险”;建设热电联产项目,规避企业独立供热造成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建设危废处理中心和磷石膏资源储备库,加强固废利用和环保治理。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宜都出台《深化工业技改三年行动方案》,每年拿出3000万元奖励资金,确保3年内所有规上企业全部完成技改升级。拒绝不符合长江大保护要求的项目70多个,投资额100多亿元。

  开花结果,项目纷纷落地

  去年,宜都招商引资共新签约项目125个,累计投资504亿元。很多原来并不看好宜都的企业和项目,最终都在这里开花结果。
  年过七旬的企业家郭开铸,十几年间两次投资宜都,都不顺利。而今年,他仍决定在宜都大手笔投资34亿元。
郭开铸是海南欣龙集团董事长。该集团是我国无纺布行业领军企业,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海口作为海岛,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发展受限。欣龙集团将投资目光转向华中,锁定宜都。
2004年,欣龙集团在宜都投建欣龙化工,跨界进入化工领域。但因技术不成熟,企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宜都市政府帮助其贷款1亿元,化解困局。
  第2年,欣龙集团又斥资1亿,将熔纺公司布局在宜都,主产工业卷材。没想到,因产品低端、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效益不佳。
  两次受挫,郭开铸态度依然坚定:“发展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宜都的干部作风、发展环境是一流的,就像清江的水,很适合鱼儿生存。”
  宜都和欣龙集团一起找原因、想办法。2015年,欣龙集团决定再投1.5亿,在宜都建设欣龙卫生材料项目。
与过去不同,新项目使用全新的水刺工艺,原料用100%进口原棉,面向高端客户,所产无纺布可加工成婴儿用纸、医疗口罩、美容面膜等高附加值产品。新项目投产后,迅速收获宝洁、强生等国际巨头的订单,去年1至10月销售收入突破5千万元。
  因为宜都政府十几年不离不弃,欣龙决定在宜都建新总部,再投34亿元。未来几年,宜都将崛起一个比肩海南欣龙集团的新材料产业新城。“十年磨一剑,终于要出鞘了!”郭开铸意气风发。
菲迪薄膜科技公司曾经准备投资3亿,在南京建厂。宜都获知消息后,短短3个月,从分管招商的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到市委书记罗联峰,先后5次上门拜访该企业。虽然宜都不像南京是大城市,但重商实干的环境、勤勉务实的作风,最终让企业决定将项目转投宜都。

  跑出开工竣工“加速度”

  去年,宜都新开工项目98个,实际到位资金223亿元,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0%。
投资30亿元的氢阳储氢材料项目,从签约、开工到竣工,只用了13个月;投资40亿的华昊新材料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4个月。“好,落!”一声重响,3米多高的储罐稳稳地落在石墩上。工人爬到罐顶,松绳,项目的首个设备吊装作业完成。
  这是去年10月31日,宜都氢阳储氢材料项目工地的场景。“大战60天,确保及时投产”的横幅格外显眼。去年12月29日,全国首个常温常压下液体储氢材料生产基地,在这里竣工。
项目迅速开工投产,离不开“老局长”们的帮助。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郑大春介绍,宜都专门安排76个退居二线的老局长、老主任,组成协调专班,发挥老干部优势,提升服务项目的质效。
  老干部徐宏喜负责对接氢阳项目。他坚持每天到工地上看进度,自己跑部门、找关系,为项目走程序、解难题,在工地打卡签到,脸晒得黝黑,俨然成了包工头。他说:“企业的一点点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项目负责人钟光明回忆,公司急需场地进行技术中试,服务专班协调欣龙化工,租了一个厂房给氢阳,政府还为企业付了租金;为加快工程进度,政府又出资600多万元,为该项目拆除旧设备,建设新厂房。
  去年7月,宜都与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公司签订协议,投资40亿元建设华昊新材料项目。企业提出一个迫切要求:“早日开工!”为此,宜都特事特办,将该市首块标准地出让给该项目,短短4个月就顺利开工。

  政府搭手,优质项目脱困

  江辉海工,是宜都多次“开工”、却迟迟未能投产的一个项目。
2015年,宜都引进江辉海工项目,生产智能雷达等军民融合产品,是当年宜昌重点项目,大家寄予厚望。没想到,项目停滞一年多,230亩地一直在“晒太阳”。
政府急了,与企业沟通。原来,企业向银行贷的1.2亿元没着落,新厂建设只能一拖再拖。该公司在宜昌某园区租了一个厂房,临时生产。
  宜都组织专家,调查该公司的资产净值。经评估,该公司固定资产少、投资少、贷款少,主要靠自有资金维持运作,企业比较“健康”。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产品畅销,还带动了5家企业为其配套。
是收回地另谋项目,还是扶一把助企脱困?宜都市认为,这是一个优质项目,宁可政府垫资,也不能随意放弃。
江辉海工成为宜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出资为其建厂房的企业。宜都国投公司投资5000万元,平整场地,建设三栋厂房、办公楼和科研楼。
  去年11月,江辉海工的项目工地上,二号、三号厂房已建成,一号厂房即将封顶,整体工程已完成40%,今年2月将建成投产。
  宜昌党校调研员陈凤喜对口服务该项目。他介绍,企业投产后,前两年没有压力,到第三年才开始回购厂房设施,向政府还本付息,共分三年还清。“公司去年的合同订单超过1亿元,租厂生产已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在最困难的时候,宜都市政府伸出援手,扶我们一把,令人感动!”江辉海工相关负责人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