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剥皮卖的启示

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冉德强)去年秋冬季节,很多柑农将柑桔皮剥下,然后晒干出售,柑桔肉则倒掉。因为柑桔滞销,以其放家里烂掉还不如剥皮多少还能卖点钱。柑农剥柑桔皮时的表情是那样的无奈和无助。真得感谢柑桔皮是一味中药。有关专家的解释是:柑桔过剩。

物以稀为贵,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柑桔与其它商品一样是要进入市场的,多了价格会便宜,太多了会无人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类似“柑贱”伤农事件时有发生。曾记得,冬春萝卜烂在地里倒在沟里;曾记得,满山的黄姜做柴烧;曾记得,农民拉着西瓜找干部要销路……,农民一次次受伤,一次次交学费,他们一次次打掉牙往肚里吞,在市场的博弈中,农民似乎每次都是弱者。

“伤农”的原因很复杂。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改革开放虽然培养造就了为数不少的市场能人,但是,大多数农民依然习惯于看“老皇历”,他们或听命于政府号召,号召什么种什么,或埋头种地不抬头看市场,或不计成本种了再说,这些盲目的做法,成功的概率不大,一次次的学费就不足为怪了。有聪明的农民想出了“逆向思维”的高招。但是,种养业周期长,能准确预测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市场行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以至于这些聪明的农民也曾有过交学费的经历。

政府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只能起引导和为发展创造外部环境的作用,要杜绝下指标强行推广式的发展;农民要善于在发展中学习市场经济并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发展。农民已不是过去为填饱肚子而劳动,农民的生产活动其实就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发展中,有些地方探索“农户+基地+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简言之,就是订单农业,在农产品不愁销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市场经济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没有谁可以保证,今后“伤农”事件不会再发生,我们要做的是,让“伤农”事件少发生或不发生。有效引导、科学预测、完善机制,培养一大批现代职业农民,让他们自己闯市场,让他们抱团闯市场。只有这样,农民才会少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