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新闻网】景区上市公司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业绩“温差”明显 提升客单价需努力

从近期陆续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景区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呈现分化,业绩“温差”明显。一方面,继去年积压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后,今年的国内旅游市场进入常态化,游客在旅游消费上更注重性价比。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为体验买单,主打旅游演艺的景区上市公司表现较亮眼。以拓展二次消费为核心,景区上市公司在挖掘文化内涵、捕捉新消费趋势、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需继续努力。

多重因素影响业绩

三季度财报贯穿暑期。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三季度出游人次达15.12亿,同比增长17.2%。这也和人们对暑期旅游的“人从众”印象一致。对景区上市公司而言,旅游人气并没有直接反映在营收和利润上。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旅游”)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12亿元,同比下降1.58%,净利润2.85亿元,同比下降30.15%。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眉山A”)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下降9.87%,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3.7%。

黄山旅游的情况较为特殊。前三季度,黄山景区累计接待进山游客363.2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0%。其中,第三季度景区接待进山游客149.0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35%。为什么接待游客数量有所上升,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黄山旅游提到,与去年同期相比,黄山景区在第三季度新增加“每周三免票5000张”的活动,并且针对坐飞机到达黄山的游客也实施免门票活动,导致景区有效购票人数减少。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白山”)第三季度出现了营收增长但利润下行的情况,有分析认为这是上半年新增环保车并配置工作人员,导致车辆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增加所致。

多数景区上市公司收入倚重门票及相关的景区交通费用,收入结构较单一,游客接待量和经营业绩密切挂钩。其中,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旅游”)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200万元,同比下滑约67.05%。除了漓江游船,桂林旅游的景区旅游业务、酒店、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下滑。

虽然是以旅行社起家,但这几年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的净利润部分大多来自景区板块。中青旅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乌镇景区接待游客599.34万人次,同比下降2.68%,实现净利润2.65亿元,同比下降20.32%。因持续受到京郊景区热度下降、周边游市场消费需求外溢等因素影响,古北水镇景区前三季度接待游客100.25万人次,同比下降10.55%;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下降21.38%。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暑期一些地方极端天气频发,也对景区经营造成一定影响。黄山旅游提到,6月份下旬的持续强降雨对景区经营造成了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然类景区是“靠天吃饭”。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目湖”)也提到,第三季度净利润的下滑主要是暑期江浙沪地区持续高温、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天目湖业务开展,导致营业收入下降所致。

旅游演艺带动消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前段时间发布《2024年三季度及国庆假期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三季度,观演需求叠加出行和旅游需求,演出消费与其他品类消费相结合,全国演出市场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在演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

品牌旅游演艺项目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能够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需求,对于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为经营模式的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演艺”)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宋城演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增长28.04%。

宋城演艺表示,2月开业的广东千古情景区人气很高,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演艺为核心的文旅项目,上半年已实现营收1.26亿元。位于湖北宜昌宜都的三峡千古情景区,于7月底正式迎客。作为景区的核心演出,《三峡千古情》在开业一个月内演出170场,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推动三峡传统山水游升级为深度人文游,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

在中国产业基金联盟副秘书长朱建军看来,“宋城演艺是景区类上市公司中少有的具备复制扩张能力的公司。”“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的经营模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演艺企业和旅游企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般演艺企业没有自有演出平台、演出成本高、引流成本高的难题,克服了传统旅游企业可复制性差、盈利能力较弱的不足。

同样,聚焦旅游演艺的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湘印象”)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10.18%,净利润6527.28万元,同比增长96.02%。在第三季度,三湘印象重点创制打磨《印象·妈祖》演艺项目,该项目将数字科技与艺术创意巧妙融合,推出“平行幻境舞台”概念,并实现百名观众同时佩戴AR眼镜实时观演。《印象·妈祖》是三湘印象首个集编创设计、集成制作及主导运营于一体的演艺项目,在湄洲岛首演以来受到广泛好评。

以亲子为目标客群的景区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圣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26亿元,同比增长5.57%;净利润约9287.49万元,同比增长2.32%。大连圣亚旗下景区以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和哈尔滨极地公园最为有名,均为暑期热门景区,演艺节目是景区的核心卖点。

创新“二消”业务模式

采访过程中,不少业者提到了“去景点化”的旅游趋势。如今的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旅行不再执着于知名的传统景区。有时候,一个城市的旅游很热,但不一定会惠及当地的景区。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曲江文旅”)就是一个例子。数据显示,曲江文旅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94亿元,同比减少31.98%,净利润约619.14万元,同比减少87.47%。

曲江文旅运营管理的景区包括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3个5A级旅游景区等。“曲江文旅旗下项目往往只是作为流量入口,承担了很多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却并不能为景区本身带来可观的现金流。”一位业者说。

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看来,“近几年西安旅游很火,基本上都是观光打卡产品,商业模式很传统。”大唐不夜城等景区不缺品牌知名度和客流量,引流效果好,对西安旅游的热度贡献不少,但客单价低,缺乏二次消费产品,打卡城市的旅游热度对景区而言不能转化为真金白银。

“景区拓展‘二消’要与创新商业模式结合,要有对目标客群的深刻理解与市场洞察。”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说,当下游客更渴望个性化的玩法,人们会因为一场演唱会、一场汉服秀、一顿美食说走就走奔赴一座城市,个性化需求正在定义旅游新的内涵。

长期以来,山岳型景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依赖和客流量依赖,收入结构的主体依然是门票+索道或观光车费用。这是一个“老问题”,创新商业模式之路绝非坦途。但景区也在积极迎接市场变化、对接新需求,正如一位景区业者所说:“景区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前,由于寺庙运营年轻化,叠加社交平台助力,寺庙文化游热度攀升受到年轻人追捧,带动了峨眉山、九华山的热度。

黄山、长白山、九华山等景区不断探索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体验转型升级,希望“山上”和“山下”形成有效联动、提升客单价。

例如,徽菜餐饮被确定为黄山旅游新兴战略板块;在避暑游、冰雪游市场上持续发力,长白山正在打造酒店业务生态矩阵和温泉项目,落地后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点;九华山的文宗古村项目丰富了住宿业态,并带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不少景区业者还提到,今年旅游市场的热度可以用“理性”来形容,游客在旅游消费上更加注重性价比。今年以来,旅游市场在持续复苏的整体趋势下呈现出消费分层、多元化和偏谨慎的新特点,后续各景区上市公司间的盈利分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景区上市公司要提升业绩靠的是长期运营及营销等能力的提升。刘杰武建议:“一方面景区应围绕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分人群、分区域实施精准营销,优化营销策略,加大客源市场推介力度,深化跨界合作,并不断创新营销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景区是与人打交道的生意,优质服务永远是营销利器。”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