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小城涌动大新意

——宜都市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扫描

3月23日,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磷肥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转运化肥至仓库。 三峡日报通讯员 刘传东 摄


3月26日,东阳光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工人正在对冬虫夏草成品进行质检。 三峡日报通讯员 徐磊 摄


3月29日,宜都东阳光胰岛素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赶制胰岛素注射制剂。 三峡日报通讯员 徐磊 摄


图为宜都市华阳化工年产4000吨高性能锂电池添加剂项目厂区。 三峡日报通讯员 刘传东 摄

三峡日报记者  方勇华  孙玉敏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连续9年跻身赛迪全国百强县市的宜都,正以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4年,宜都市新增60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阳光生化制药成长为全省“驼鹿”企业。华阳化工、仝鑫锻造、磷氟锂业、皓晨科技……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向“新”聚势,向“绿”攀高,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华阳化工“含新量”的跃迁之路

峡江春来,明媚的阳光轻抚大地和人们的皮肤,市场上的防晒产品也悄悄攀上货架显眼位置,而全球每5瓶防晒产品,就有一瓶采用宜都华阳化工生产的紫外线吸收剂。

华阳化工,一家土生土长的宜都企业,在近30年的不断耕耘中,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是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化妆品巨头的重要供应商。

“瞄准全球高端市场,抢抓行业新风口,不断推出小而精、附加值高的产品,是华阳化工坚守多年的发展战略。”华阳化工总经理徐波表示,创新,是企业长期以来不变的追求。

几年前,公司投入上亿元进行技改升级,并联合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研发出三嗪酮类的紫外线吸收剂,使其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紫外线吸收剂是公司传统产品,这些年不断更新换代,目前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成为主打产品,今年又上了两条生产线,年产量1100吨,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徐波介绍道。

纵使在优势领域成绩斐然,但华阳化工从不固步自封。近年来,公司又与全球化工行业50强企业比利时索尔维集团合作,向锂电池材料领域迈出关键一步,研发出一种全新的高性能锂电池添加剂,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能缩短锂电池充电时间,增加储能量,提高安全性。

目前,年产4000吨高性能锂电池添加剂项目已全面建成,即将试车投产。

“新能源电池添加剂主要出口欧美市场,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及技术,预计今年11月全面投产。”徐波指着眼前的一幢三层建筑介绍,“这幢楼是一条锂电池添加剂全生产链,三楼是进料、加工车间,二楼是提纯、干燥车间,一楼则是包装、运输车间,整幢楼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工业亩产值将达到400万元。”

“三期项目建成后,不仅可解决现在新产品产能不足问题,还涉足锂电池领域,为公司多元化发展蓄势聚力。届时,华阳化工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科技创新一次又一次赋予华阳化工生命力,这令徐波信心满满。

仝鑫精锻用一条拖钩连接全球市场

走进宜都市仝鑫精密锻造股份有限公司,硕大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块块坚硬的铸铁,在这里,经过高温煅烧、物理冷却、精密机床打磨、抛光、电镀等工艺,变成一个个精光锃亮的汽车零部件。

仝鑫精密锻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专业锻件和连杆制造企业,具备强大的生产规模和多类型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拖钩2024年产量突破40万件。

凭借一款看似普通的汽车挂钩,该公司成功打入高端汽车市场,供货于奔驰、宝马、吉利、比亚迪等行业巨头。这背后,是公司多年来在材料工艺、精密锻造技术上的持续创新。

“以前,公司主要为奔驰、宝马等汽车品牌生产汽车连杆,现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燃油车受到冲击,公司主动转型,以生产汽车拖钩为主,拖钩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需要的零部件,市场前景更为广阔,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汽车拖钩生产厂家。”该公司主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李志华介绍道。

“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公司研发人员不断进行创新,不仅大规模更新了生产设备,在生产工艺上也进行了大幅创新。”李志华笑言,“在老灶上炒新菜,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产品结构,市场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得到扩大。”

据介绍,自2012年起,企业便开始为一些汽车品牌提供电动汽车拖钩的配套服务,并逐年提升产量,从最初的一年几千件激增至2024年的40万件,预计今年将突破60万件大关。

记者了解到,仝鑫精密锻造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以出口欧美市场为主,是宜都一家出口型企业,2024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目前正全力冲刺今年3.8亿元的销售目标,预计年出口产值超1亿元。

兴发产业园链出千亿产业生态圈

宜昌坐拥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产业基地,磷矿保有储量超湖北省总量的50%,依托优良资源禀赋,发展好磷化工产业,既是宜昌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宜都的“必答题”。

在位于宜都化工园的兴发集团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园区依托兴发集团磷化工优势,先后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300万吨/年选矿、200万吨/年硫磺制酸、68万吨/年湿法磷酸及1000万吨/年货运码头等项目,先后成立、引进了宜都兴发、宁通物流、兴兴环保、长投兴耀等成员企业。

在园区兴晨科技有限公司,看着已经正式投产的生产线,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郑海阳满脸兴奋。

兴晨科技由兴发集团旗下湖北泰盛化工有限公司与江苏仁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主要生产2,4—D除草剂,产品出口到南美及东南亚地区,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兴发集团有着多年生态农药生产经验,在生产、管理上具有较大优势。2月13日,泰盛化工独家制定的草甘膦原药国际标准FAO Specification 284/TC成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标准评审并正式发布,为中国首家。江苏仁信多年来专注2,4—D除草剂研发生产,生产工艺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先进的生产工艺加上一流的管理体系,必将推动2,4—D除草剂产品抢占全球市场,为千亿兴发赋能发力。”郑海阳表示。

相隔不远的湖北磷氟锂业有限公司同样是今年初投产的企业,也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设计年产10万吨磷酸二氢锂,预计年产值达7亿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磷酸二氢锂生产厂家。

“借助园区兴发集团磷酸生产基地及配套优势,公司在成本控制及生产工艺上占有绝对优势,产品纯度达到99.7%,这在行业内属于最高水平。”磷氟锂业办公室主任胡鹏介绍,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初级产品,高纯度磷酸二氢锂为下游磷酸铁锂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低温性能、增加续航里程具有重要意义。

宜昌市皓晨低碳有限公司,则将园区废气加以综合利用,形成年产2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能力。该公司通过管道将兴发园区产生的工业废气输送进厂内,经过蒸压过滤、吸附、冷却降温、精馏等生产工艺,生成液体二氧化碳。

“按现在的工艺流程,生产一吨液体二氧化碳可消耗505立方米工业废气,按每年20万吨产能计算,公司一年可消耗工业废气上亿立方米。未来,公司年产能将扩充到40万吨,每年可为兴发园区消耗工业废气2亿立方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眼下,宜都正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为契机,持续优化创新型产业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增强企业“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向“新”逐“绿”的昂扬态势,正在各企业频繁上演。

东阳光集团持续加码研发投入,现已初步建成全系列胰岛素生物药生产基地,已有5款胰岛素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土老憨集团整合科技园区和酿造基地打造橘醋庄园,添设人文景观、工业景观、产品体验设施,形成了主题突出、特色明显的文旅线路……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