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宜都讯 7月16日,中国网及中国网入驻搜狐、东方头条平台发布文章《发改委:将在明年认定第二批100个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实录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文章中,在提到通过示范园创建,为创新收益分享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方面,举例我市红花套蜜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一股份三合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值收益,取得不错的效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9年7月16日(周二)上午10:00,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7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是文字实录:
记者:日前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创建名单,能否介绍一下首批示范园的发展情况?另外,第二批示范园有什么特点,以及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谢谢你对这项工作的关注。2017年8月,我委会同6部门联合开展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今年2月,认定了首批100个国家级示范园。一年多来,各地区以示范园创建为抓手,在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农民分享增值收益形式等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示范园创建,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了重要载体。各地区以示范园作为载体,积极探寻发展方式绿色、产业结构合理、创新驱动有力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比如,首批示范园贵州省兴仁县,充分发掘当地薏仁产业发展潜力,打造薏仁米小镇,为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生态移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平台。已搬迁入住的12000多人中,有500多人实现自主创业,4000多人在园内就业,人均年增收4500元。
二是通过示范园创建,为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提供了重要平台。示范园创建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练兵场”,吸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比如,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以奖代补,经过创建,园内新增种养大户近450个,家庭农场140多个,新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3个,约有4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占总农户的86%以上。
三是通过示范园创建,为创新收益分享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各地通过“股份制联结”“契约型联结”“合作制联结”等模式,开辟了农民稳定增收的新渠道。比如,湖北宜都市组建宜都蜜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结柑农1.5万户,通过“一股份三合作”模式,组织柑农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在生产环节通过集中采购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在销售环节通过签订保底订单,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在农业功能拓展方面,组织产地核心区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采摘等,分享三产增值收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是通过示范园创建,为创新支农方式、破解产业融合发展瓶颈积累了重要经验。示范园创建有效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为破解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制约探索有益经验。比如,四川省纳溪区投入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在示范园内引进产业融合项目,并将财政资金的40%作为项目股本金,实施折股量化分红,按优先股、普通股形式分配给贫困户和项目区所在地农民,共150多户群众享受到分红。
今年3月,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第二批示范园创建工作,目前共筛选出110个示范园创建单位,将在明年认定第二批100个国家级示范园。第二批示范园将在总结第一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一是拓展融合路径。重点围绕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等6种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园创建。二是创新融合模式。着力探索多种产业融合模式,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商业模式。三是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探索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创业增收开辟渠道。五是创新体制机制。率先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宜都的蜜柑究竟立了多少功?
柑橘是宜都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柱产业,宜都蜜柑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被誉为“中国柑橘之乡”的宜都市,还享有“中国柑橘产业二十强县市”和“首批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被认定为“全国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全国柑橘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国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示范市”。
2018年,宜都蜜柑荣登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22位,品牌价值达31.12亿元。
近年来,宜都市获批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围绕延伸柑橘产业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经验,通过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1
多模式融合,延长产业链
提升柑橘产业。突出“优、特、绿、名”。“十个一”精品园综合技术模式在全国推广。宜都蜜柑标准化生产入围全国示范案例。获批全国柑橘“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宜都蜜柑)标准化生产基地10.2万亩。创建柑橘“三品一标”产品27个,“土老憨”商标成为全省第一件水果类中国驰名商标。
推进产园融合。清江绿色农产品加工园被纳入国家第二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投资25亿元的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启动建设,入选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推动业态创新。实施柑橘“+互联网”“+文化”“+旅游”“+康养”行动。宜都电商产业园聚集1800多家电商、微商,涌现“桔子公社”“我家果园一号”等电商品牌。成功举办“香飘三峡·橘甜丝路”2018柑橘国际采购商宜昌行暨中国橘醋推荐会,中国—东盟总商会、“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以及国内重点采购商近千人参加活动,“桔子红了富乡亲”形成品牌效应。启动新桥河—渔洋河流域休闲观光带项目,打造红高片区田园综合体,发展健康养生、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休闲农业业态。东阳光集团计划投资268亿元建设长江山城水都健康城,打造清江康养产业国家试验区。
2
多主体参与,提升价值链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组建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建设指挥部。编制《宜都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湖北宜都国家柑橘农业公园总体规划》《宜都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宜都市2018年度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实施意见》等,从政策、土地、财政等给予保障支持。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新增宜昌市级龙头企业9家。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通过产业招商,建立覆盖柑橘种植、精深加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全产业体系,每年带动农民就业2000人以上。
发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登记注册合作社691家、家庭农场313家。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89人。柑橘核心区合作社认定注册生产基地217个,生产经营示范带动覆盖率21.3%。
发挥供销社、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服务优势。依托宜都供销三农服务中心,形成柑橘清洗分选、冷藏库存、周转箱注塑、分拣包装、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3
多机制联结,完善利益链
发展订单农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湖北丰岛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柑农签订保底订单,每年落实柑橘订单超10万亩,引导柑农提升柑橘品质,打造精品名牌。
推进股份合作。主产区柑农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社员通过团购生产资料增收节本20%,并免费享受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服务。在大战坡等村建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柑农以橘园入股,村委会将村集体橘园评估作价入股,年底柑农享受经营收益,按股分红。
开展农企合股。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旗下宜都蜜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18家柑橘专业合作社组建,联结柑农1.5万户,网络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10万亩,依托宜都供销三农服务中心,开展生产合作、服务合作和休闲农业旅游合作,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服务品牌。
实行分红奖励。联紧“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链条。湖北丰岛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分红奖励,其中,拿出650万元,以高于市场价0.26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柑橘;拿出350万元,提供合作社社员0.14元/公斤的管理费。
4
多要素供给,完善保障链
强化财政投入和资金争取。每年安排财政预算1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支持国家柑橘农业公园、设施农业、电商物流等发展。争取亚行贷款长江生态廊道项目资金900万元,实施国家柑橘农业公园一期4200亩“三园”项目建设。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出台《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用“院校+基地+农民”“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力培养新一代。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80多个。
强化农村金融和产权流转服务。在全省首创县域科技创业投资基金,联合优势企业增资2亿元以上,通过投贷结合、资本嫁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设立300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机制。
桔与“吉”谐音,古人把桔树当作吉祥之木、圣洁之树。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潮下,开放包容的宜都人将宜都蜜柑这一大众水果,开发利用到了极致,因蜜(桔)而“蜜”,因柑而“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