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传承“松宜精神” 期待再铸辉煌

图为:改造后的鸽子潭居民区。

图为:改造前的鸽子潭居民区。

图为:松宜矿山救护队,转型后担负起鄂西片区救护培训和应急抢险重任。

图为:松宜矿区“爱心妈妈”团队,持续多年关爱留守儿童。

武陵山脉余脉,湘鄂交界群山腹地,就是宜都市松宜矿区。

曾因地跨松滋、宜都两地,得名松宜。

松宜矿区管委会,前身是仅有单一煤炭开采产业的松宜煤炭矿务局。矿区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矿以来,已有近百年的煤炭井下开采历史,曾为扭转“北煤南运”和我省“夺煤保电”作出重要贡献。

2003年,企业划转到地方,由宜都市管理,并进行了改制。2017年3月,按国家有关政策,最后2对矿井关闭。

时光沉淀,一代代松宜人战天斗地、千锤百炼,如大山般坚韧的“松宜精神”,早已融入血脉;

告别传统生产方式,“松宜精神”是每位松宜人最温暖的记忆,最坚实的力量。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年过花甲的胡亚琴坐在轮椅上,歌声悠扬。

这是松宜矿区官渡坪社区文艺活动现场。伴随着胡亚琴的歌声,松宜退休职工们翩然起舞。

胡亚琴曾经是矿区宣传队骨干,1985年参加义务劳动时,不幸遭遇特大事故。组织上想方设法把她抢救回来,但她不得不在病房里度过了10年时间。“想到再也站不起来了,再也不能唱歌跳舞了,她非常沮丧。每当有人来探望,总忍不住痛哭一场。”回忆那段岁月,胡亚琴已十分淡然。

“松宜人,就是有一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坚韧不拔的品质。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胡亚琴说,她最终从重伤致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努力远离孤独,参加社区文艺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演出,用歌声传颂“松宜精神”。

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松宜矿区是我省第二大产煤区,在缓解湖北煤炭供应紧张中,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生产尖兵。

松宜矿区党工委书记周祖兵说:“我们过去从事比较单一的煤炭生产作业,现在必须翻开新的一页,搞转型发展,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我们考虑,要攻坚克难,就要激励职工传承和发扬‘松宜精神’。”

矿区党工委安排专人,系统收集矿业发展资料,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弘扬松宜煤矿精神。该矿区以“松宜精神”大征集、“松宜精神”大研讨、“松宜精神”大宣讲、“松宜精神”大巡礼、“松宜精神”大传承六大活动为载体,寻访最美矿区人,传承最美矿区魂、共谱最美矿区景,用身边典型引导教育身边人。

走进松宜,我们看到,“松宜精神”正在率先垂范中绽放光芒——

掘进班班长、全国劳模陈合坤常用亲身经历,教育感染身边的年轻人;全省劳模、采煤班班长,硬汉子罗万喜,退休不退岗,甘当义工;尖岩河煤矿关闭矿井下岗职工段宏燕不等不靠,带领工友创办木业公司实现再就业;原松宜矿山救护队队长李龙清和80多名松宜矿山救护队员,继续担负起全省救护培训和应急抢险的重任。

走进松宜,我们感受到,“松宜精神”正在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中绽放光芒——

松宜煤矿生产的高峰期,近3万煤炭工人及家属来到松宜矿区,他们大多居住在逼仄的职工宿舍或低矮、潮湿的平房里。这些简易的房屋,或已破败,或已成为危房。

近10年,松宜矿区投资3.2亿元,实施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新建、改扩建住房4000多套,还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受地灾危害困扰的煤矿下岗职工整体搬迁到枝城、刘家场、松木坪等集镇异地安置,便于就业创业。

新建的职业病康养中心,干净整洁,医养条件大幅提升。这里投资近2000万元,让1600多名伤残职工得到休养。

新建的幼儿园,宽敞明亮,孩子们欢声笑语茁壮成长。这里采取“公建民营”方式,投资320万元,解决官渡坪片区近200名职工幼儿的就近入园难题。“松宜精神”是一个人的脊梁,更是一个地区不断攀登高峰的不竭动力。

“松宜精神”一旦被激发,总能焕发无穷的力量。

这力量,是松宜人转型发展的决心与魄力——

一辈子与煤矿打交道,松宜人想都没想到的,还能与高新企业“相遇”。

宜都市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由松宜矿区引进的山东国瓷陶瓷电容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一期建设施工。项目总投资40亿元,分两期三年时间内建成。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有潜力上市公司100强”第六名,拥有12家子公司。

为了让煤矿工人再就业,党工委、管委会决心立足实际,通过三个转变实现转型发展。从单纯的抓稳定,向既抓稳定、又抓发展转变;从单纯的争取政策输血,向既争取政策、同时又谋划项目、自我造血转变;由单纯煤炭开采向康养、文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把政策争取来,把项目谋划来,把商机引进来,把资源用起来,把基础强起来。山东国瓷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4亿元,年税收9亿元,其中一期年产值15亿元,年税收1.5亿元。

这力量,是松宜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智慧与坚定——

长期的煤炭开采作业,松宜土地遭受“伤害”。松宜对废弃渣堆、工矿场地、塌陷区域、损毁河道以及污染水体进行综合治理。2019年,猴子洞、鸽子潭、坛子口、陈家河四处煤矿和干沟河、陈家河两条河道全面展开综合治理。年度生态恢复工程,将完成废弃渣堆生态修复面积8万平方米,废弃工矿场地土地整治21万平方米,河道整治6公里,污水处理180万立方米。

今年内,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松宜将增加林地18万平方米,耕地6万平方米,建设用地11万平方米。

转型发展,必有阵痛;

生态修复,造福子孙。

传承“松宜精神”,期待再铸辉煌。

靓丽的风景线

矿区“爱心妈妈”12年关爱留守儿童

究竟什么是“松宜精神”?“松宜精神”如何积淀?

近来,松宜矿区党工委在不断征求各方意见建议,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挖掘、总结。

走进松宜矿区,一支“爱心妈妈”团队接力传承爱心12年,通过她们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松宜人的坚韧和奉献,松宜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团结。

矿区妇女一直都是矿区生产生活的主力军。

松宜矿区改制前,在煤炭开采时期,就有三八掘进班、三八运输班,还有女子篮球队、桥牌队、文艺宣传队等文娱团队。

随着 2017年3月最后2对矿井的关闭,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外出谋生。留在矿区的绝大多数是弱势群体。

矿区妇工委联合工会、团委、关工委等组织,持续12年开展“争当爱心妈妈 情牵留守儿童”扶智助学活动,创建“党群共建 打造爱心妈妈”恒爱品牌项目。

“爱心妈妈”每年年初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子以小区网格为单位进行系统摸排、登记造册,形成“一人一册一档”的“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帮扶方案。管委会机关成立巾帼“恒爱”帮扶站、社区建立巾帼“恒爱”帮扶室、小区建立巾帼“恒爱”帮扶点。

“爱心妈妈”扶智助学活动开展12年来,共招募“爱心妈妈”119人,结对帮扶留守儿童155人;资助贫困学子573人,资助金额达158万元,共有 295名受帮扶贫困学子考入大学,81人已就业回馈社会。

撰文:姚雨青图片由松宜矿区管委会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