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讯(通讯员 宜信财)从第一颗红霉素的小药丸落地、第一根仿生态技术冬虫夏草的出笼,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雄踞全球60%市场份额,到清江康养产业国家实验区。这条“微笑曲线”就是宜都与东阳光公司新型政商关系的最好诠释,也是财政投入与产出最佳绩效。
2001年,深圳东阳光公司投资1.28亿元,在宜都建成化成箔生产线,这家企业是在面临产业转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落户的。作为政府第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宜都市财政局倾囊相助,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帮助企业完成“三通一平”,实现快速投产,并充分给予政策优惠,以保姆式服务扶植东阳光成长。
经过18年的发展,东阳光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从单一型企业发展成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电子材料等综合型企业,生产的磷酸奥司他韦成为防控H1N1、H7N9等流感疫情的国家战略储备用药,用世界首创的仿生态技术成功培育出第一根冬虫夏草,化成箔占据全球40%以上市场份额,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雄踞全球60%市场份额。2017年,宜都市政府与深圳东阳光签约,建设全国最大的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肿瘤治疗中心。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税收收入8.7亿元。
宜都市财政局在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多措并举扶持新兴产业培优壮大。每年统筹安排5亿元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每年争取重点产业发展调度资金近6000万元,支持市场行情好、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投入2000万元建立专项贷款保证基金,支持保证保险贷、纳税信用贷、科技创新贷等多种融资渠道。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PPP项目投资25亿元支持省级化工园区建设。落实上级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上半年全市减税降费总额达到1.83亿元。
化工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宜都市发展的支柱产业。2017年9月,全市启动首批化工企业关闭清理行动,对沿江1公里内或不在化工园区的9家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搬”。推出“一企一策”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对区域内涉及关、转、搬的化工企业精准施策,量身定制转型计划,财政部门筹资亿元,帮助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加速,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引擎”。去年以来,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纷纷落户宜都,总投资约108亿元。2018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74.7亿元、增长18.6%。
一大批骨干财源、基础财源迸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顺利助推宜都冲进全国百强县市,连续四年实现了升级进位。在全省县域经济第二类县市区考核中位居榜首。今年上半年全市20家重点企业1至6月入库税收118352万元,同比增长76.47%。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