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李百珺)自我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承担了全市病毒样本的采样送检任务。在这个风险度极高的岗位上,检验科全体人员与时间赛跑,“缉拿押运”病毒24小时不停歇。
凌晨四点的二胎妈妈,只为样品样样“清”
40岁的张朝琴是一位尚在哺乳期的二胎妈妈。因为疫情,工作和家庭她只能顾上一头。为确保孩子能有母乳吃,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挤好母乳后放入奶瓶中,然后匆匆赶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采样组,她主要负责样品数量及样品信息统计,编写采样管信息以及对医护人员进行鼻咽拭子采样培训等工作。每天要将样品按病例分类分开,不能有半点马虎,且病例是属于哪个病区也要分的一清二楚。等忙完采样人员名单和编写好采样管信息,她又要核对前一天的样品信息和结果录入,整理资料(病人相关信息收集)。
尽管忙碌,但每项工作她都有条不紊,规范操作。医护人员鼻咽拭子采样培训,没有正式地点,通常就在护士站进行,时间紧急、地方有限,有时楼梯口也成为她的临时“教学点”。教学也有接触感染的风险,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采样方法,张朝琴毫无畏惧,从不退缩。
张朝琴的丈夫也是一位防疫一线的“蓝衣卫士”,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夫妻二人将16岁的女儿和10月大的儿子托托付给母亲照顾。“女儿特别懂事,支持我和她爸爸的工作,还说为我们感到骄傲,会帮助外婆照看好弟弟,让我们放心。”张朝琴欣慰地说道。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张朝琴和丈夫的言传身教也给女儿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家人随时能“视”见,但是疫情不等人
90后的明詹和姚映雪既是这支队伍最年轻的队员,同时也是这支队伍里的“外乡人”。
明詹的家在宜昌,姚映雪的家在枝江。由于疫情来势汹汹,原本准备回家过年的两个年轻人,来不及多想,退掉已买好的车票,匆匆忙忙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报个平安,就立即投入到这场战“疫”中。
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直坚守岗位,不敢松懈。每天清晨,他们穿上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穿上胶鞋,拎起防护装备箱,穿梭于各个病区和集中隔离点。为了让医护人员掌握采样技术,他们亲自上阵示范,并以精准的专业素质、高度的专注力示范好每一步采样操作。“因为采样会引起病人不适,所以我们的动作一定要轻柔,部位一定要准确。”明詹边示范边说道。
看着科长忙碌的身影,想着张姐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宝宝,两个年轻人想着应该多承担一点工作。当所有的工作忙完后他们又回到科室,主动消毒清洗护目镜和白大褂,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于他们,这只是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于整个团队,却是队员之间的互相照顾与体谅。
“这么久没回家,不想父母吗?”每每有人问起,明詹和姚映雪夫妻俩就回答说,“当然想,现在通信网络这么发达,打个电话,发个视频,随时都能见到家人,但疫情不等人。”
风驰电掣送样本,夜深人静候“佳”音
完成采样和样本整理工作后,大家来不及停歇,而是第一时间将采集的样本送往宜昌市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检验科科长李红江和司机邓爱民便主动承担起样本送检工作。
“我们每天不是在去宜昌的路上,就是在回宜都的路上。”两人互相调侃道。为保证样本及时快速地进入实验室,他们来不及停下喝口水,又马不停蹄赶往宜昌。样本数量多时,一天内要往返宜都和宜昌几次。午饭是冷了热,热了又冷,常常是下午三四点才吃中饭,但他们从未抱怨过。
元宵节的前两天,邓爱民喜得孙女,但他并未去医院看望。“经常出入病区,怕影响宝宝和家人,等疫情结束了,就好好抱抱孙女。”看着微信上家人发来的孙女照片,虽然隔着口罩,但能感觉到邓师傅幸福满满的笑意。
一天的工作结束,组员们都回家休息,而组长李红江却守着电话,等待宜昌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这些天最难的就是睡眠不足,平均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虽然不知道疫情还要多久才能结束,但看着每天被感染的人数不断下降,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
其实他们也有妻儿父母,在面对病毒时他们也会内心恐惧,但他们还是无所畏惧,全力以赴。尽管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但大家没有半句怨言,并纷纷表示“疫情面前,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防控疫情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使命”,因为在他们心中既是任务之需,也是使命必达。
疫情发生以来,市疾控中心检验人员24小时待命,时刻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截至2月13日,累计采集送检样本566份,为病例确诊提供了准确依据,也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
责编: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