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实施六+模式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湖北宜都网(通讯员 王本忠)宜都在全省县市中率先成功编制《宜都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老憨生态集团,被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八部门认定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一股份三合作”模式得到宜昌市政府马旭明市长高度肯定。宜都“六+”模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农业+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势头火爆

  乡村休闲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场所,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宜都市以农家乐为切入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正风生水起。“十二五”以来,全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该市共接待游客278.2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67亿元,同比增长17%。乡村旅游共接待83.5万人次、综合收入7.96亿元,占接待总人数和收入的30%、31%。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三峡九凤谷新申报4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初评,小西湖花园酒店通过四星级酒店终评。市旅游局预测,未来3年,宜都旅游直接投资累计将超过35亿元,并将带动150亿元以上的综合投资。此外,该市还以陆渔生态休闲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按照四季采摘+景观分类、运动+观光休闲分类、旅游+文化饮食综合分类,精心规划了10条乡村休闲带并在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推广,制定了《宜都市生态农庄建设标准》《宜都市旅游休闲园建设标准》,完成了第一批生态农庄和休闲园验收,10个旅游休闲园和20家生态农庄已达到建设标准。

  二、产业+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带基地联农户成效明显

  产加融合既满足了加工企业的优质原料需求,又带动了农业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宜都市2016年进入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由上年的90位上升到第77位。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超过200亿,13家企业进入全省民企百强。现代农业特色彰显,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1。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76家,比2015年增加1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宜昌市级4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总数到达498家。新增认定和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7家,累计达到198家,拥有固定资产5.3亿元,经营面积2.5万亩。农产品加工14个行业大类中,宜都有7个,形成了土老憨、清江肉联等农副食品加工业9家,丰岛、天峡鲟业等食品制造业6家,宜红茶、安明有机茶等饮料制造业12家,玉兔等纺织业7家,隆昌制衣等纺织服装加工2家,天安门业家具制造1家和清江纸业等纸制品制造业4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行业大类有3个。7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资产合计26.5亿元,同比增长47.82%,形成了年产柑橘罐头10万吨、茶叶2.6万吨、纱2万吨、食品3.76万吨、渔业2.4万吨的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涌现出宜红工夫茶、天然富锌茶、鲟鱼鱼子酱、清江鱼、土老憨等一批精品名牌。积极开展“宜都蜜柑”、“宜都宜红茶”等特色品牌宣传推介、农博会和农商、农业电商、农超对接活动。宜都蜜柑获评2014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位居第64位,品牌价值19.44亿元。2016年又在中国果业品牌评荐活动中凭借其上乘的品质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荣誉称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15个、宜昌知名商标5个。全市有效注册的商标达到214件,其中农产品商标75件。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增加。全市共有一村一品专业乡镇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84个,其中柑桔有54个村,茶叶专业村18个,生猪专业村8个,水产专业村2个,蔬菜专业村1个,其他1个。现有从业人员5316人,同比增长32.5%,高于规模工业19.38个百分点。全市龙头企业通过基地辐射带动6.5万农户,占全市总农户的66%。2015年农业总产值72.37亿元,比上年的67.92亿元增加4.45亿元,增长6.55%。实现农业增加值45.15亿元,比2014年的40.94亿元增加4.21亿元,增长10.28%。全市去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291亿元,比2015年258亿元增33亿元,增幅为12.8%。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4.02:1。今年1——5月,农产品加工值达到126.4亿元,较同期增长8.6%。

  三、农业+网络——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互联网+”正风靡各领域,“互联网+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也成为我市农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呈星火燎原之势。

  2012年2月,土老憨集团下设官方旗舰店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正式在淘宝网上线运营。以全新的平台,多元化的展示方式近距离与消费者沟通,进一步拓展土老憨品牌的影响力。紧接着又专门成立了土老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经销鱼鲜酱油、鱼肉豆豉酱、柑橘醋和“清江野渔”、柑橘等产品。现在,土老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拥有员工500多人,土老憨系列产品通过电商畅销海内外。

  黎明从2010年开始在该市王家畈、松木坪流转土地种植金银花。2014年,600多亩种植基地共生产金银花8000公斤,经过加工制成保健茶约3000公斤。可是,金银花茶在市场上并不被消费者所了解。为了找销路,当年5月,黎明在阿里巴巴注册网店,因为不懂得网店打理,后来交由专门的公司从事管理,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尝到电商甜头的还有宜都明腾生态农业公司的老总黎明,他通过电商把宜都山沟里种植的金银花卖到了英国。电子商务的巨大能量,让土老憨、黎明等一批率先触网者先行一步,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宜都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然而农产品一家一户触网销售,也面临技术、平台、物流等很多难题。

  宜都市委、市政府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及时指导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投入财政资金搭建电子商务产业平台。政府为协会提供了1200平方米办公场所,营运中心配备齐全办公设备及20M企业专线光纤,鼓励电商入驻。还为协会派驻第一书记,负责联系协调协会开展活动。

  姚家店镇过路滩村村民柳东英年近五旬,2011年开始在自家房后橘树林里进行生态养殖,如今已达到一定规模。对网络一窍不通的她,去年9月和电子商务协会建立联系并参加协会组织的培训后,逐渐对电商有了认识,其基地所产的土鸡蛋,也坐上了协会的网店上席。在协会的指导下,她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确定了营销理念,并不断改进包装,以确保安全通过物流运输将产品送到买家手中。

  除了自建平台,宜都农产品还借船出海,通过知名电商平台扩大销售。去年4月,经宜都市供销社与湖北供销裕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调,湖北“裕农网”设立了“宜都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专区土老憨、盈果果、土家嫂、宜红茶、贝诺五大品牌系列76个品种首期进驻。“裕农网”宜都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成功上线,对展示宜都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和实力,增加宜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和规模,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短短几年时间,宜都电商产业就已初具规模。宜都制造的产品特别是农产品通过电商迅速步入了互联网+时代。2016年,宜都电商从业人员达到5600人,总销售额逾11亿元,其中,销售特色农副产品300多个,总额逾5800万元。截止今年5月,电商人员增加1024人,总数达到7004人,销售额达到68.2亿元。通过搭建工作平台等多种手段,无偿帮助250多人通过电商创业及从事相关工作。

  根据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宜都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指数已由2014年4月全国排名的340位上升为284位,一年上升56位,在湖北省的排名也由第5位上升为第3位。

  四、产+加+销——产业综合体发展渐成趋势

  推动集群发展,整合各项资源和力量,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链的延长,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多重增值。近年来,投入9亿多元推进“双低”改造、“三园”建设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四大特色产业分别建有代表先进发展水平的核心基地。柑桔产业实施水电路肥一体化建设后,标准果园达到14.5万亩,优质果率达80%以上,综合产值由2010年的4.83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6.07亿元。茶叶产业整体升级,综合产值由2010年的0.9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4.2亿元。目前,全市共建成精品果园1.1万亩、高效茶园6500亩、标准菜园3000亩,建成畜禽养殖小区50个、标准化万头规模养猪场8个。以柑橘采后处理初加工和罐头深加工、茶叶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为主,并延伸上下游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主要产品为土老憨食品、宜都蜜柑、丰岛罐头、宜红工夫茶、清江野渔、天峡鲟鱼等名优产品,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区)。

  五、人才+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坚持人才创新。全市制定出台《宜都市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和《企业“智创人才奖”实施办法》,实施“宜都两江英才工程”,近年来,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博士2名,硕士58名。每年组织召开“智创人才奖”大会,对企业优秀人才授予“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或“企业智创人才奖”称号,奖励5至10万元。

  (二)坚持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重点突破生产和加工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推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土老憨攻克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发酵用米曲霉菌种生产技术,开发系列鱼鲜酱油产品,成为全国首家鱼鲜酱油加工企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等中心33个,建成公共技术研发中心4个、建成公共质量检测中心2个、公共物流信息中心2个、公共品牌推介中心1个。

  (三)坚持市场创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全省的农交会、农博会和各种展会活动,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全市投资建设“宜都市农业特色产品推介网”和“宜都市农业特色产品展示中心,加大公共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推介营销力度,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土老憨集团立足鄂西、面向全国,在全市建成了国家级农产品交易综合市场;借助网络“QQ农场”,首开全国柑桔产业网上认养桔树先河,独创一种全新的柑桔营销模式,网上农场——“我的橘园,我的树”,形成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网上“橘树认养营销”模式。

  全市以龙头企业、农产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引导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营造要素汇聚的“洼地”,催生了一批精品名牌,使特色产业都实现了品牌支撑。四大特色产业形成了宜红工夫茶、土老憨、天峡鲟鱼、松云白尖等农产品品牌集群,全市如今有土老憨蜜柑及鱼鲜酱油、天峡鲟鱼3件中国驰名商标;宜都蜜柑、宜都天然富锌茶、宜都宜红茶等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件湖北省著名商标、18个湖北省名牌产品;全市完成有机食品认证2个、拥有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食品51个。

  六、城+乡——功能分区互补、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

  推动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联网共享,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是加快城镇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市场网“六网”建设,在全市建成100公里一级路、3000多公里乡村水泥路,实现了乡乡通一级路、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晴雨路,村村通客车;大力实施改水工程,城乡安全饮水覆盖面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电网改造,电话、电视、互联网联网共享、便捷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网基本形成。二是加快重点镇、中心镇建设。实施陆城、枝城、红花“三镇联动”战略,着力建设三江新城、半岛新城等城市新区,形成红花—枝城30公里沿江城镇带。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加强乡镇集镇改造,改善镇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对投资建设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乡镇给予奖励。我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结合迁村腾地、项目拆迁、城中村改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新建了一批农民新区,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向农民新区集聚,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红花套镇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潘家湾乡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模式在全国推广,建成红春民俗文化村、解放农民公寓、枝城西湖春天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民新区以及吴家岗村、周家河村、潘家湾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新型社区,重点镇、中心村的带动辐射效应不断增强。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实施“绿满宜都”行动,积极创建森林乡镇、绿色示范村。深入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机制,农村垃圾实现长效管理。全市新建大型垃圾填埋场3座、污水处理厂2座,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污水处理率达85.5%,村庄环境整治率达到95%。我市袁家榜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聂家河镇、潘家湾乡获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创“文明新村”和创“十星级文明户”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市鸡头山村和响水洞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渔洋溪村被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

(作者:通讯员 王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