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绿色惠民新篇章 构筑生态宜都新高地

  ——宜都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湖北宜都网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抓好贯彻落实,宜都市委、市政府立足科学发展的大局、改善民生的要求、绿色低碳的趋势,于2016年底正式发布了《关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生态宜都建设的意见》《宜都市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1年),明确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来落实。

  五年前,宜都市获得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省第一批获此殊荣的3个县级市之一。为加快推进“三市三区”建设步伐,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都实践版,宜都市委、市政府去年又作出了在2018年创成国家级森林城市的重大决定。

  近年来,宜都市林业局在宜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上级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八届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围绕“三市三区”目标,严格按照《宜都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和《湖北宜都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紧盯年度任务,紧扣时间进度,紧抓工作落实,主动适应新常态,自我加压,提神鼓劲,竞进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阶段性工作任务,为生态宜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18%,森林蓄积量达到29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74亿元,山区乡镇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万元。宜都市喜获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市称号,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被授予全国首批“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宜都市林业局获得“全省先进林业局”称号。

  秉持生态理念

  推动造林绿化水平持续提升

  “我们的农家也变成景区的一部分了。”10月10日,记者在宜都市五眼泉镇弭水桥村看到,该村农户房前屋后种植了大量的栾树、香樟等树苗,农家小院草丛、绿树间点缀着菊花、月季等各式花卉。今年五眼泉镇以宜都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探索出了“净化、绿化、亮化、文化”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路子,使乡村绿化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美丽家园”试点,村内农户庭院绿化与丑溪及两边的樱花、紫薇、垂柳、景观桥、农家乐等相映成辉,形成错落有致、功能分明、精美别致的生态景观带。今日的丑溪,随着美丽家园建设的推进,绿树如荫,风景如画,人景和谐,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不断增多。弭水桥村民常说,“我们现在‘卖’的是生态,是绿色,要让游客们‘一到九凤谷,浑身都舒服’!”

  五眼泉镇“美丽家园”建设是宜都市村庄绿化诸多新亮点之一。近三年来,宜都乡村绿化美化步伐明显加快,大力开展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累计完成村庄绿化面积55000亩,达到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标准35个,经省级命名“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19个,以入村道路、农户庭院、居民小区、“四旁”隙地和沟渠绿化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乔木为主,见缝植绿,应绿尽绿”的总要求,新增一大批绿化示范村、示范小区、示范户和示范带。

  仅2016年完成村庄绿化面积13478亩,占年度计划任务11910亩的113.2%。新增省级命名8个,建设达标率28.46%,大幅超出湖北省规定的“林业生态示范县年均10%以上的村要达到绿色示范乡村”的建设标准。

  今年3月3日,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建国等领导来到姚家店镇陆松线义务植树现场,与200多名干部群众、青年志愿者一道,带头参加2017年以“全民行动植树造林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陆松线公路旁,新芽吐翠,植树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现场干部群众和青年志愿者一到植树点,纷纷拿起铁锹、锄头,参加植树劳动,将树苗植入刚挖好的树坑,挥锹铲土,堆起围堰,提桶浇水,道道工序都做得一丝不苟。现场干部群众和青年志愿者一起填土的填土,培土的培土,浇水的浇水,干得十分起劲。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短短一个多小时,500余株栾树苗便整整齐齐地栽种在道路两旁,迎风挺立。

  “四大家”领导带头示范掀起全民义务植物活动新高潮。通过全方位开展植树造林,宜都市绿化美化活动成绩斐然。2016年,全市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完成义务植树150万株,占计划任务125%,率先完成“绿满荆楚”两年行动任务36852亩,超额完成计划4842亩。

  2017年,全市完成义务植树150万株,育林造林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中幼林抚育1万亩以上,新申报湖北省森林城镇2个和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8个。全市呈现“造林面积创新高,资金投入有保障,工作任务早落实,造林绿化见绩效”的鲜明特点。

  森林走进城市

  让老百姓畅享绿色发展成果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功能,在保护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宜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都实践版内在要求,依托森林城市创建,既能够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够强化生态效益和生态引力,推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为不断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水平,宜都市高起点规划,科学编制《湖北省宜都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立足宜都市的自然地理特色、资源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承,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长江、清江、渔洋河、九道河等主要河流和宜张、岳宜等高等级公路为线,以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等连片林木为面,以乡镇驻地、保护区、各类公园、特色村庄等为点,大力推动宜都市城区、镇村、山体、水岸、路旁和关键区域的生态化和景观化建设,巩固森林资源,提升生态健康,发展绿色产业,惠及市民大众,弘扬生态文明,通过十年的建设期,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森林资源质量、绿色经济实力和人居环境质量,将宜都建成山水相映、林城相融、乡村秀美、生态宜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

  目标确定,任务具体,必须抓好落实。惟有如此,才能确保创森工作扎实推进。

  2016年起,宜都市重点打造成线连片、多层多彩、城乡一体的绿色通道景观,新建成陆渔一级路、杨守敬大道和迎宾大道等精品景观长廊,全力抓好中小河流护堤护岸绿化美化,完成通道绿化面积1040亩,占计划任务482亩的215.8%,绿化合格率100%。全市通车公路里程3152公里,累计完成通道绿化面积8100亩,已基本形成山水相连、林水相映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通道风景长廊。

  如今,漫步在宜都城区,市民、游客可以感受到生态与城市相融,森林走进了城市。在杨守敬大道,夹道而立的香樟、桂花树、栾树等乔木与绿化带的灌木组成了绿道网络,让穿行其间的行人如同在森林绿色通道里徜徉。

  “杨守敬大道一直绿化很不错,今年绿化升级后更有味道了。”宜都市城区居民李师傅说,他居住的小区旁就是文峰公园,如今文峰公园和杨守敬大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区域,他每天都要去散步、锻炼。

  按照“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城市建成区内构建起以乔木为主体的乡土树种种植比例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的标准,切实加强城市森林健康建设。同时,宜都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融入人文,凸显特色”的原则,从宜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文化传承出发,抓住城市整体人文特色,融入森林城市建设的各项活动,实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的目标,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更好地在城市中传播。

  守护绿色成果

  形成共建共享生态宜都合力

  植绿还需护绿,生态建设的绿色成果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守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宜都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推进了宜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更让百姓在享受生态“红利”的同时,深植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中。

  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多次叮嘱林业部门一定要注意植树质量,不仅要栽好树,更要管好树,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美丽宜都。

  完善管护网络。宜都市林业部门精心绘制《管护网络和森林资源分布》两张图,建立完善的“三、四、五”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即建立源头、道路、市场“三道”管理防线,设立市级管护总站、乡镇天保站(点)、森林管护片和管护责任区“四级”管理机构,发挥巡山护林、林业宣传、森林防火及病虫害监测、资源监督和案源信息“五大”作用),确保64.02万亩生态公益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1个天保总站、9个乡镇天保站和2个国有单位管护点,92名专兼职管护员充分履行28个管护片、72个管护责任区64.02万亩的监管职责,积极发挥了监督作用。

  把握关口前移。宜都市林业部门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小区、国有林场为重点,扩大教育面,加大宣传力度,严防发生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案件,预防违法犯罪关口前移;对主要景区景点,悬挂制作精美、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森林防火宣传标牌和卡通标志牌,温馨提示进山游客牢记森林防火安全;免费为专兼职护林员巡护摩托车安装“宣传小喇叭”150个;坚持巡山日报告制度,近两年先后排查森林火灾隐患50多起,及时制止野外违规用火行为18起,真正做到预防在前,引导为先,及早发现,及时制止,依法查处,将责任落细落实。

  实施封育并举。今年全市完成封山育林39500亩(其中石漠化治理工程19500亩、公益林20000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1000亩,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重点补植350亩,零星补植4900亩;完成94.429万亩天然林数据重新审核确认;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中期自评估报告;启动实施森林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和石漠化监测工作。十年来,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累计增加3.87万亩,森林蓄积量累计增加53.3万立方米。建成了宜昌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完成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水生态修复300亩,湿地保育区封山育林750亩,人工辅助自然更新975亩,人工造林450亩,湿地森林植被恢复900亩,探索最新河湖生态治理修复模式,建立了宜昌首家外籍水生态院士工作站和宜都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基地,以及水生态修复系统,加快了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进程。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如今,森林城市的理念、生态文明的理念、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植根在每个宜都人的心中,形成了“全民重视、全民支持、全民发动、全民创森”的良好社会氛围。

  共建森林城市,共享品质生活。我们坚信,通过植树造林,全民共建,宜都市的生态“红利”愈加凸显,百姓享受到的生态福利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宜居生态家园的劲头越来越足,打造“三市三区”建成实力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宜都的目标定会早日实现。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