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山村:法治安山村  家风润民心

五眼泉镇鸡头山村,地属丘陵,距宜都市区7公里,版图面积12.7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980户2986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13人。

2009年,鸡头山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是宜都市第一个全国文明村、第一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同时,鸡头山村还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十佳”平安村,被宜昌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 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鸡头山村将民主法治建设与村级服务发展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挖掘“五美”文化,探索“四福”家风,为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探索。

党建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民主法治堡垒。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

鸡头山村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始终,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抓实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村党总支的领导责任和主体地位。

党务宣传栏

村党总支坚持把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在实处。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两委”班子成员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农村网格员、法治宣传员为主体的法治联络员,整合网格与村民小组,建立网格支部,形成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推进村级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夯实民主法治根基。

议事机构及章程

鸡头山村不断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逐步形成自治合力。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六大议事机构,明确工作制度职责,组织群众和村民代表,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参与村内重大事项讨论决策。

公示公开栏

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涉及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实施结果以及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优抚资金发放、重点项目工程资金的使用、村财务收支情况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在公开栏公开并主动接受村民监督。

村规民约

坚持“群众认可、务实管用、富有特色”的原则,组织引导群众广泛讨论、凝聚共识,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保障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引导村民自我教育、管理,推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

教育

深化普法教育,提升群众法制素养。


法制宣传栏

鸡头山村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服务工作。利用法制宣传专栏,定期刊出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案例。

六圈志愿服务队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驻村法律顾问为主体,成立法律志愿服务圈。组建法律服务小分队,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以及为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指导;建立法制书籍阅览室,配置法律图书,免费对村民开放。


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结合实际情况,经常性开展“送法下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活动和法制文艺活动,村民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深入人心。

依法开展矛盾调解

家风

弘扬家风文化,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五美四福”文化墙

法安天下,德润民心。鸡头山村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法德共建,成果共享。坚持评选“勤、孝、敬、诚、和”“五美之星”,宣传、礼遇“五美之星”,累计评选镇级“五美之星”11人,村级“五美之星”49人,发放“五美之星”惠农贷65万元。

家谱墙

坚持开展“家谱传福、家训积福、家规惜福、家颜亮福”“四福”新家风文化建设活动。收集整理姓氏家谱77个,征集优秀家规家训261条。

家风陈列室


家福集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中展示村民群众全家福、寿星照,“晒”出村民的幸福瞬间。打造“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建设家训塘、家规廊、家谱墙、家福集、家颜区。

《时光深处好家风》发布仪式

结合“最美庭院”创建,引导农户按照“四化”(净化、绿化、靓化、文化)标准,对庭院及周边进行改造,美化人居环境,提高住所颜值。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正乡风,助力民主法治建设。

服务

聚焦服务宗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改造后的村委会阵地

群众利益无小事,社会稳定是根本。鸡头山村“两委”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把民主法治创建工作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相结合。

投资105万元对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立面改造和新建文化广场;投资160万元对79个农户28个公共节点进行美丽家园建设,达到“居室靓化、周边绿化、庭院净化、传家文化”标准。



公共节点靓化

先后实施国土整治3514亩,总投资652万元,新修田间作业道、便民桥、拓宽水泥路等,村容村貌大变样;总投资151.31万元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建后补”建设项目,整治堰塘105口;建设26个异地消纳养殖粪肥示范点,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户安全饮水率达到100%;全村97户214人全部脱贫。民生有保障,发展有盼头,经济持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