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科普(基础篇)

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体或土体顺斜坡向下滑坡的现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展、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近年来,由于斜坡前缘切坡、后缘弃土加载、庄稼灌溉等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滑坡比例明显增加。在农村,滑坡也俗称”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岩质滑坡


土质滑坡


滑坡示意图


滑坡实景图

(二)崩塌

崩塌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根据运动型式,崩塌包括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根据岩土体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崩塌示意图


崩塌实景图

(三)泥石流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浑浊的流体在很短时间内将大圣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典型泥石流示意图


沟谷型泥石流


坡面型泥石流


舟曲特大泥石流

(四)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地面塌陷是指上覆岩层发生破坏。岩土体下陷或塌落在地下空洞中,并在地表形成不同形态的塌坑,这种现象称为地面塌陷。在塌陷区往往伴随有围绕塌坑的若干裂缝,形成大小不等的环形或弧形开裂。地面塌陷是地下矿产采空区或喀斯特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是在自然或人类工程的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收缩压密作用,导致地表发生的下降运动。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五)地裂缝

地裂缝(山体开裂)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成为一种地质灾害类型。

地裂缝实景

来源:宜都市应急管理局

编辑:刘娟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