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山崖峭壁间,植被郁郁葱葱。我们驱车盘山而上,曲曲折折到了聂河镇白家淌村。
村民张卜洪正在地里捡土豆。他说:“已经卖了一大半了,入账8000元。”
产业带动、头雁引领、美丽乡村……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宜都市因地制宜,补齐贫困“短板”,让产业强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乡村靓起来。
“土蛋蛋”变“金蛋蛋”——“扯皮村”向幸福村的蜕变
白家淌,曾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山大人稀,交通闭塞,良田稀少。穷则生事,该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扯皮村”。
原来,全村227户中197户住着土坯房,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四成。
“说是穷山恶水,一点也不为过。”白家淌村党支部书记龚拥军回忆,过去通组公路不到一公里,下山是一条长达10公里的艰险山路。
发展产业,白家淌村走过不少弯路。种过青椒、萝卜,不成规模。路不通,配送、销售都是难题。
痛定思痛。2014年,龚拥军上任后,四处化缘,每年给水、电、路、网持续投入。不到3年,32公里通组公路全部硬化。
脱贫还需产业当家。龚拥军请来农业专家给土地把脉:土壤偏酸,适合发展土豆。
鄂西山区家家户户种土豆,本是寻常事。村民听说要把土豆发展成产业,不以为然。“种土豆谁不会?这么多年,也没变成钱。”“要是又销不出去,就倒在村委会门口!”
龚拥军立马召开屋场会,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这个土豆品种不一样,以后经营也要换思路……龚拥军引来本地颇有资源的老板杨道容成立合作社,承诺保底收购,利润分红,大伙儿这才安心。
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培训和技术推广,提升土豆品质。去年,227户村民已全部成为社员,发展优质土豆200亩。
优质带来优价。注册“白家淌”品牌,二维码可追溯,土豆卖进了本地商超。
并且,村里还搞起农旅融合,连续两年,村里办起土豆节。土豆王PK赛、挖土豆体验……脱贫户蔡明照开了眼界:“游客、客商都来了,不愁卖!”
“土蛋蛋”变成“金蛋蛋”。去年,全村400吨土豆卖了120万元。
产业托底,生活没了后顾之忧。眼下,种土豆之余,村民还发展畜禽养殖、中药种植,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磁铁支部”先富带后富——1+2>3的效应
走进五眼泉镇弭水桥村4A景区三峡九凤谷,只见高瀑下坠,水花四溅,响声如雷。景区内,游人如织;景区外,村民自办的小卖部生意红火。
5年前,弭水桥村还是穷乱村,欠下一屁股外债,底子薄、问题多、怨气重。而今,变化翻天覆地,从“后进村”成为旅游名村。
转变,发生在2014年刘大卫返乡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全村800多户,他带着村“两委”干部一家家走访,一件件解决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把党员群众的心聚拢来,“磁铁支部”因此得名。
“要有凝聚力,必须带着大家赚。”一上任,“谋产业”成了刘大卫最挂心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发掘、推销当地独特山水资源,刘大卫引来投资千万元开发景区。
修建通往景区道路,涉及农户多、征收难度大。此时,支部“磁铁效应”显现。谢燕清、王仁海等村民带头让地,不到一周,村里就完成征地工作。2015年6月,正式通车。
游客纷至沓来。依托景区,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以前想都不敢想。”脱贫户王仁海在景区卖玩具和副食,月入3000元。
2019年,景区游客超过25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临近的拖溪村和望佛桥村,依然贫困。“拖溪有红色资源,望佛桥有清代廊桥,何不搭把手,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益?”
很快,三峡九凤谷、胡敌纪念馆、清代望佛廊桥、农耕文化馆、采摘园等旅游资源,通过旅游环线串联,“乡村游”“红色初心之旅”等成为区域响当当的名片,曾经的“边、穷”落后村,正在“抱团振兴”。
望佛桥村偏远户唐敦红,靠酿苞谷酒卖给景区旁的农家乐,去年赚了好几万元。“村里大变样后,20多户村民返乡发展!”村支书郑远兵喜上眉梢。
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条水路,企业进驻,三村脱贫,百姓致富”成为美谈。
“不能总垫底!” 穷山沟变“花果山”
漫步在枝城镇架锅山村,经过脱贫户邹开香家。房前,水泥路边栽满五彩斑斓的波斯菊、火红的月季,水缸里漂浮朵朵睡莲。屋后,小山坡上樱桃树、桃树,散发阵阵果香。
51岁的邹开香,前些年因患癌症,全家一夜返贫。这两年,架锅山村发展小水果,种茶园,建设美丽乡村,邹开香一家也尝到了甜头。
“过去桃子挑到公路边卖,五毛一斤没人买。”邹开香说,现在搞采摘5元一斤,每个周末游客提前预约,熟果采摘一空,连带山上养的土鸡也买走。“仅采摘水果一项,年收入就有2万元。”
架锅山村山峦环绕。5年前,架锅山在全镇32个村排名倒数第二。邻村举办节会时,架锅山却冷冷清清,全村553户、1629个村民心里不是滋味。
“不能总垫底!”周心全放弃生意,回村参加“两委”换届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村落离城区仅15公里。周心全看准地缘优势,引导村民房前屋后栽种桃李,打造小水果专业村。
基础设施大变样,柏油路直达景区,水泥路通户,桃花广场、湿地公园扮靓乡村,光伏发电、桃李合作社、茶叶加工齐头并进。
桃红李熟,茶叶漫山。如今,小山村已有9家合作社。桃花节、采摘节、挖藕节……一年四季,季季有活动,家家有收入。
穷山沟变“花果山”,架锅山恍若世外桃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朱灿义 周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