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草成就大产业 ——宜都东阳光冬虫夏草三期项目即将全面投产

徐磊 摄

人工培育冬虫夏草项目是宜都东阳光集团的重要产业之一。小小虫草,经过人工培育,撬动数十亿元的市场,奥秘何在?记者日前来到东阳光集团旗下冬虫夏草三期现场,近距离解密这一“生态密码”。

炎炎夏日下,东阳光冬虫夏草三期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塔吊耸立,机器轰鸣,绿色网架下,冬虫夏草三期厂房雏形初具。

“三期项目分A、B两幢建筑,B幢已交付使用,A幢9月底可完成施工。为适应生产需要,在原规划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全面建成后,年产干虫草量将增加40吨左右规模。”东阳光冬虫夏草项目总经理郭瑜告诉记者。

冬虫夏草对生存条件极为苛刻,以前只能在青藏高原生存,产量低、售价高,难以进入普通家庭。东阳光宜都基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冬虫夏草原生态生活环境进行仿制,通过人工模仿当地日照、温度、气候等,为冬虫夏草营造一个宜都版的“新家”。

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从肉体的“虫”演变成植物的“草”,其成长过程堪称“神奇”,对调节人体免疫力、治疗肿瘤等具有独特辅助疗效。

产于大自然的高原精灵,室内培育品质能“达标”吗?“不仅能达标,而且部分指标能得到优化,比如有效解决了砷元素超标现象,可以说,宜都生产的虫草更生态、更环保、更健康。”见记者充满疑惑,郭瑜笑着说。

在三期B幢生产车间外立面,一片片采光板分外醒目,那是为增强虫草车间光照而建的“阳光房”,厂房内,成千上万的虫草正在经历着蛹变虫、虫变草的神奇过程。现在,宜都基地一年四季都可提供新鲜虫草,打破了原来的季节限制。郭瑜介绍,三期项目在一、二期的基础上,设备更先进,管理更科学,产量更大化。从高原“稀罕物”到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量产”,冬虫夏草在宜都实现了华丽变身。

由“室外”到“室内”,东阳光宜都基地对整个虫草产业发展有何影响?郭瑜介绍,东阳光通过人工培育,将大幅提升产能,减少野生虫草采挖量,对保护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东阳光采用最先进的冻干工艺脱水,在有效保证营养成分的同时,让冬虫夏草大规模贮存成为可能;同时,东阳光通过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开发出冬虫夏草的衍生品,将惠及更多消费者。

小虫草,大产业。东阳光宜都基地是全国首家仿生态冬虫夏草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宜都基地总产量可达65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成为拉动就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朱灿义)

短评

科技之光 照耀健康

冬虫夏草素有“软黄金”之称。随着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增大,野生虫草逐年减少,冬虫夏草产业化繁育技术一直都是我国濒危珍稀中药培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十年磨一剑。东阳光集团在西藏林芝建立冬虫夏草野外育种基地,依托冬虫夏草繁育与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建立仿野生繁育气候室。集团历时十多年,投资数亿元持续不断对冬虫夏草全生命周期进行研发,突破重重壁垒,攻克道道难关,成功实现了冬虫夏草产业化。

随着冬虫夏草疗效的临床化、系统化和数字化深入研究,冬虫夏草在保健功能上必将大放异彩。如今,宜都东阳光开发出鲜草、鲜脆草、胶囊三大系列,其中的东阳光鲜草,是一种高科技、高营养且可实现全年365天供应的新鲜冬虫夏草。东阳光冬虫夏草必将成为一个过千亿级的大健康产业。(宜昌市发改委 徐海涛)

责编:刘娟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