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潘家湾土家族乡阳光普照。一垄垄精心修剪的茶园全域分布,那是土家儿女的“绿色银行”;一片片高山蔬菜、中药材绿满山野,那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幸福存折”;一条条宽敞明亮的柏油公路贯穿全乡,那是富裕山乡的“金色纽带”。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永军在这方水土里找到了发展的天地,也带领父老乡亲们一齐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今年的辣椒尽管因气候影响造成了一点损失,但总体情况是好的”,笔者走进杜永军的合作社,他还在合作社里忙着打包辣椒。
今年41岁的杜永军,是土生土长的杉木坑村人。2001年他外出广州打工,通过10多年的奋斗,于2011年在东莞成立了包装公司,每年有6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每年回家过年,看着乡亲们一年到头在地里种田很辛苦,杜永军就想为乡亲们干点什么,就这样,他萌发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永军认识了台湾的一个农业专家,他告诉杜永军自己有一种乌龙茶,味道清香中透着奶香,在台湾和沿海城市特别畅销,一斤可以卖200多元。杜永军灵机一动,想着自己的家乡潘家湾山多且海拔高,不正合适种茶叶吗?于是便请这位专家到他潘家湾实地考察。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当年,杜永军就把东莞的公司交给了别人打理,自己带着妻儿回到家乡流转了150亩土地,引进茶株,开始种植茶叶。
由于茶叶生长缓慢,要3-4年才能开始采摘,培育期间每年要“砸”10多万,杜永军心急如焚,整夜睡不着觉。家人、亲戚看他天天愁眉苦脸,就劝他说:“种茶叶的周期较长,那你就套种点辣椒,而且辣椒一年可以种两季。”
杜永军决定试试。2019年,他在150亩茶园中套种了“丰抗21、线椒、泡椒、螺丝椒”4个品种,共13万株。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长阳县渔峡口的辣椒种植能人覃万海,并先后4次到他们基地参观学习。在覃万海的帮助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杜永军的辣椒种植渐渐有了起色。
辣椒有销路才有效益。为了开拓市场,杜永军和妻子开着车下武汉、跑长沙,找批发商、找老乡疏通渠道,15天5000多公里路,最终在武汉、长沙、厦门建立了三个销售窗口。
由于辣椒品质好,又是高山延季蔬菜,与市场对路,仅2019年种的50亩辣椒收入就有40多万元。
亏的钱赚了回来,杜永军信心大增。今年,在潘家湾乡党委政府、梁山村委会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他又在杉木坑村、梁山村、南冲村流转了313亩土地,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的运营模式,有效调动了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今年上半年虽受天气影响,但辣椒总体生长情况较好,预计今年可产辣椒800吨,两季辣椒收入可望实现256万元,除去成本,纯利润可达80万元左右。
致富不忘众乡邻。目前,合作社已帮助部分老年农民实现了在自己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并带动了贫困户增收,雇请的62个村民采摘辣椒,短期打工,16人是贫困户,人均工资有14500元,还为农民支付土地流转费21万元,为村集体上缴租金6万元,带动了周边7个贫困户种植辣椒42亩,户均增收2万多元。
这是杜永军回乡创业的第三年,“我总感觉到,带动乡亲们致富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在谈到未来发展计划时,杜永军信心满满,也很有底气,“希望未来能把更多农户吸引到合作社来,带动有志向的年轻人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把自己的313亩核心区做精,同时带动周边发展2700亩辣椒产业,力争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讯员 王本忠 赵娇莉)
责编:向姝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