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双胜利”,红花套镇人大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落实镇党委“一心二核四化”战略布局,坚持“为党督政·代民行权”,围绕“五个聚焦”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
聚焦疫情防控,汇聚人大力量。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红花套镇人大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的倡议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坚守在镇、村、组疫情防控一线,担任着宣传员、排查员、劝导员、服务员各种角色,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健康防护墙。截至目前,70名三级人大代表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共计捐款39700元,口罩、84消毒液、防护服等各种物资折价约195万元。在疫情防控中涌现了段绪卿、杜选国、杨万平、周培荣、蔡士兰等一批先进典型,展现了人大代表的风采,确保了疫情形势整体可控,社会情况平稳有序。其中,市人大代表段绪卿优秀事迹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人大工作资讯》《人民代表报官微》《法制网》等多家网站推介。
聚焦精准服务,推进复工复产。为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红花套镇人大还积极鼓励人大代表做好复工复产企业的办证员、采购员、监督员、指导员。据了解,截至3月20日,共动员了熊忠等21名三级人大代表到复工复产企业担任“四员”,现场指导企业完善防控工作方案、隔离场所设置、疫情防控宣传、人员及物资管控等工作,确保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推进复工。
聚焦民生需求,践行初心使命。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思路,继续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九届八次人代会上,51名镇人大代表对2019年17件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均为满意,这标志着红花套镇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后的首次“闭环”。在“规定动作”基础上,红花套镇人大办将筛选后的2020年度10件民生实事预选项目,首次通过宜昌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向56名代表再次征求意见,并将收集到的13条建议及时修改。其中,白洪溪东干渠已完成整治清淤10公里,在梅雨季节已经达到引水排涝功能;桔香街亮化工程已投入使用,该街商铺、居民从此告别“摸黑走夜路”历史。
聚焦目标任务,决战脱贫攻坚。为实现省级贫困村大溪村扶贫产业——灵芝种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由市人大代表徐丹,镇人大副主席陈宏,镇人大代表李先宁、胡欣组成的“摆摊”小团队在宜昌万达、CBD购物中心等繁华地段售卖灵芝盆栽,为村民增加收入,打响灵芝品牌,该新闻先后在省、宜昌市等传统纸媒和新闻网站累计登载12篇次。为扶智“授渔”助力扶贫,该镇人大第二代表小组与25名脱贫户共聚一堂开展扶贫讲堂,邀请吴家岗村柑桔技术员廖华元为脱贫户详细讲解了修剪、配药、施肥、防止病虫等知识,除此之外,镇人大代表曹祥绪还围绕农户生产生活中的案例宣讲《民法典》,引导村民树立信法、依法、用法的好习惯。
聚焦代表行动,发挥代表作用。筑防电诈“金钟罩”。8月底,红花套镇人大第五、六、七代表活动小组围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畅通社情民意等方面开展述职后,围绕防电信诈骗知识开展专题宣讲,还向村民发放了200余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单,筑牢防电诈“金钟罩”;助红花老候船室“再绽芳华”。红花套镇人大第九代表小组在收集民意过程中得知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花候船室由于功能逐步弱化,面临被拆除的消息后,呼吁保护见证红花套镇发展历史的候船室,并向镇人大提出建议,镇政府接到办理建议后,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侯船室原貌恢复如初,9月11日,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对镇老轮渡候船室改造项目进行视察,再次提出希望加快老照片上墙、老电影放映、老物件收集工作进度,进一步修复老河街青石板、木板楼原貌等建议,努力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责编:向姝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