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护好生态迎“客”来

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改善和修复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不仅让岸线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靓”了起来,也吸引了众多野生候鸟来此栖息越冬。

日前,在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在日常野外巡护监测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两个族群约30余只。

“通过这几年我们的观测,中华秋沙鸭的数量是成倍数增长的,前几年我们发现有七只八只,但是到今年,一个地方一次性发现这么多的数量还是第一次。”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徐绍东介绍说。

中华秋沙鸭被称作“鸟中大熊猫”,今年是其连续第5年被监测到在我市安然越冬。鸟儿青睐的背后,折射的是长江生态的不断改善。

去年11月,宜昌市在全国首创的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净小宜”上线运行。该系统是国内第一套基于云服务、互联网移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不仅适用于长江全流域各海事部门,也适用于长江全流域各地方监管主体。通过“净小宜”系统,进入长江宜昌江段的过往船舶能得到“透明”监管,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上岸处理,使得污染源头处置更有力、长江水质保护更有效。

“‘净小宜’就像一个智能‘菜单’一样,我们有污水、垃圾要处理,就在上面‘下单’,很快就有人定位上门来收,非常方便。”长江宜都航道处船员熊澳博说。

记者了解到,长江宜都段生活污水收购船——“华洁1号”通过“净小宜”系统,精准对接过往船舶,在江面每天往返80余公里,可收集处理污水20立方、生活垃圾150余公斤。

“原来没有‘净小宜’的时候,我们都是每个船挨个靠岸去收垃圾,既耗费燃料,又耗费工时,而且还有些船不交,把垃圾丢到长江里去。”“华洁1号”生活污水收购船船长熊江洪表示,“现在有了这个‘净小宜’之后,确实方便,我们都是按照订单直接去收垃圾和污水,一去就可以收,节约油耗,又节约人力物力,大大提升了我们收船舶垃圾的效率,也让江水更清、更绿。”

江面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岸线复绿也全面推进。2017年,我市通过开展港口码头整治、启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项目,给长江主动脉“大扫除”,让41公里的长江宜都岸线100多家码头盘踞的局面成为“过去式”。非法码头和临建房屋被拆除,各类垃圾被统一处理,耕种多年的江滩园田也被还绿,如今,昔日的非法码头已全部被岸线景观所替代。

“去年开始,我们这里建了广场,白天晚上我们都到江边来走一走,跳一跳广场舞,心情都非常愉快。”枝城镇白水港村村民刘泽奎欣赏着江边美景感慨道。

通过在水面和岸线的立体发力,目前,我市已建成生态缓冲带及滨水湿地96亩、拆除散户码头74家,长江宜都段41公里实现应绿复绿。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实施,更是让长江生态得到休养生息的同时,也为野生种群来此“安营扎寨”创造了良好条件。据统计,当前,我市已聚集各类野生动物254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9种,类似中华秋沙鸭的稀有种群也频繁到访。(宜都融媒记者 吴瀚 喻姣阳)

责编:李忠益  喻姣阳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