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行以来,我市明确将“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常态化”作为创新项目,不断规范“一长两员”职责,创新举措、压实责任,强化河湖源头治理,将小微水体转化为小微水景,全力守护清江碧水东流。
12月14日,记者在红花套镇吴家岗村见到村民陈达志时,他正在自家门前的一口堰塘边洗菜。
陈达志说,随着淤泥、水草等杂物被不断地清理整治,他家门口的这片水域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与美丽,“整改以前,水里都是马齿汗(水草),满堰都是垃圾,反正那个水质不行。现在整改之后,这一看都清亮了,周围都割得光光溜溜的,水也好了,清洗衣服啊都在这个堰里,还是方便多了。”
今年,我市以红花套镇为试点,投入约56万元资金对该镇的4个小水库、89口大堰塘进行小微水体整治。目前,已完成 10公里白洪溪东干渠清淤清障和76口堰塘的整治工作。
“纳入小微水体管理的有8口堰,在整个管护过程中,我们已经落实了保洁员和监督员。我是河湖长,保洁员进行日保洁,监督员是每周来进行监督,全年的管护基本上都是精细化管理,并建立了管护机制。”红花套镇吴家岗村党总支书记陈仁斌说,通过管护定责定岗,确保了堰塘的整治效果。
随后,记者又走进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近年来,鸡头山村每年有计划的实施小微水体整治,清沟渠、清塘泥,并对部分小微水体安装人工浮岛来改善水质。同时,通过建立村级小微水体信息台账和巡查记录本,进一步明确村内小微水体管护工作的责任人,及时处理巡查发现的问题,从而保障小微水体岸坡整洁、水体干净。
“我们通过信息台账的公示,进一步的明确责任人、管护人,让每个村民都有参与感、责任感,明确村民主体作用,让每个堰塘都有管理人、责任人。”鸡头山村党总支书记彭晓柏介绍道。
据悉,全市小Ⅰ型、小Ⅱ型水库及部分堰塘共519处被纳入河湖长制管理,通过建立一村(居)台帐,落实“一长两员”管护责任,按照村、组负责人责任制,全市共设置小微水体河长315名,保洁员277名,监督员138名,在每个水库、堰塘显要位置安装公示牌519块,目前已完成小微水体整治416处。
“我市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小微水体有519处,目前已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基本完成了整治。同时,我们坚持治管并重,结合前期设置的‘一长两员’保护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一长两员’职责,并建立小微水体台账,设置公示牌,向社会公示。此外,每个小微水体都有巡查记录本,初步建立了巡查保洁制度。”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张祥艳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按照河湖长制的标准,完成全市所有小微水体治理管护,“保护好大江大河的同时,也治理好地球的‘毛细血管’,将小微水体转化为小微水景,为建设宜居宜人的新宜都作出水利人的贡献。”(宜都融媒记者 李迪雅 吴瀚)
责编:李忠益 喻姣阳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