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根据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部署,2018年以来,市宜红文化保护传承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申遗办)对清光绪初年宜红茶产生以后,宜都市内的重要人物、事件以及精制加工茶号(庄、厂)等都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旨在还原宜红茶的真实历史,丰富宜红茶源区以及宜红古茶道的遗产价值。到2020年止,一大批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的老茶号、茶庄、茶厂生产宜红茶的史实被挖掘、研究清楚,然而1990年版《宜都县志》所载民国年间宜都专门精制宜红茶的同福茶厂却未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2020年岁末,为迎接国家文物局对宜都市申报遗产点的检查,申遗办工作人员在大麻林遗产点落实相关保护措施时,偶尔听当地老人讲到,民国年间王家湾也有人开办过茶厂。于是,申遗办立即组织人员到该地进行了深入考察,并采访了多位耄耋老人,最终查找到李恒官兴办同福茶厂等实业的宏大建筑残留遗物,后又寻访到多名与李恒官有关联的重要人物的后人了解情况,求证相关事情真伪。通过认真疏理多人口述史、查找现有史料和实物等资料,民国年间宜都又一家专门生产宜红茶的同福茶厂的历史面貌,终于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一、李恒官及李氏兄弟
李恒官祖籍安徽省太平县(现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脉派“文学承先志,本宗自永昌”,谱名李本恒,号恒官。祖上于洪武年间(1368~1398)西迁落籍到宜都的茶店子,以开杂货铺和贩茶为业,清朝末年发家。李恒官兄弟五个,长大成人后都分别买田另立家业,其中老大李恒官在姚家店张家冲的王家湾;老二李祥官在姚家店黄连头的李家冲;老三李财官住陆城的唐家巷,他在五眼泉清江河边的石门和陆城南门外,现南正街50号开有榨坊;老四李发官在聂家河肖家岗的庙滩子有课田并经营骡马客栈;老五李科官不善经营,家产尽失,1950年土改分得五眼泉庙岗一地主汪远凡的部分房屋和田产。
李氏五兄弟中以李祥官家业最大,他在陆城王家巷首开有瑞昌行,以批发食盐为主,抗战胜利后又增开绸缎铺;在王家巷尾于1934年开办陆峰茶厂,生产经营宜红茶,后改为槽坊;在枝江县城(今枝城)的沙沱开有榨坊,在乡下李家冲有50亩课田和八大间两个天井的房产。是民国年间宜都有名的工商业兼地主。
李恒官约1890年出生在宜都茶店子,成家后先在过路滩的扬旗坳购置田产和山林,并于清末民初在现姚家店镇张家冲村四组的王家湾买田起屋居住。这里处在五峰到宜都的大路“大小麻林”段的左边,渔洋河“7字拐”段右岸,在王家湾过河便是宜都通往长阳方向的大路,在不通公路的年代,这里处在交通枢纽位置。李恒官善于经营,持家有方,没过几年就聚集了庞大的家业,有四个天井的长形宏大房产,开办有茶厂、榨油厂和米厂。
李恒官有一妻二妾,1938年正值壮年而亡,去世时不足50岁,由32人沿渔洋关到宜都的大路,经高袁冲、和尚岩、胡家河、香客岩,抬到扬旗坳安葬。李恒官有一子两女,儿子成婚后没几年因病而亡,长女嫁谭家,次女名李宗芹,嫁潘家湾大地主熊鼎山的孙子熊朝鉴(号宝山,私塾先生)为填房;李恒官的孙子名李自干,小名李狗,1947年英年早逝;重孙子有李永清、李松柏,1951年他们一家五口迁居江陵县万城。
二、同福茶厂开办始末
1927年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国内政局相对稳定,宜红茶生产出口在1930年后出现了一个增长高峰,在茶区交通便利的地方,如五峰县渔洋关、石门县宜市和宜都县陆城等地有实力的商家,纷纷开办精制茶厂,其中渔洋关同时开业的红茶号达到7家,高峰期年生产宜红茶近万箱。
花缸石残片一
花缸石残片二
1934年在陆城以经营食盐为主的李祥官在王家巷尾开办陆峰茶厂,获得良好效益。受其影响,其兄李恒官以鄂西茶叶的外运路线,渔洋河水路和大麻林陆路均从家门口通过的便利条件,在李祥官的支持下,于1935年正式开办了同福茶厂,接受湖北省农业改进所的技术指导,执行其产品质量标准,精制加工宜红茶出口。
石院墙残垣
茶厂成立后,李恒官高薪聘请制茶熟手,广收五峰、鹤峰、来凤、石门、长阳等鄂西湘北所产的毛红茶,顾用40多名拣茶工,年生产规模超过400箱,每箱装成品茶25~35公斤不等。
1938年李恒官因病去世,加上日军攻占长江下游,上海、南京均已沦陷,宜红茶水运出口通道受阻,同福茶厂停业。
1943年初冬,日军第二次南犯,宜都县城失守,渔洋河两岸沦为战区,王家湾一带常有日军出没。一天下午,一队日本兵来到高袁冲谢家珍家,砸开大门进屋搜寻食物后在稻场和阶沿上坐。谢家珍个子高大,又会功夫,从后门摸进屋,将一个还在室内寻找东西的日本兵捂住嘴一翻背,出后门,待大门外队友醒悟时,早已上山不见了踪影,谢家珍把这个日本兵交给了驻守石羊山的宜都县政府自卫队。日军借机大发淫威,放火烧了高袁冲大地主高耀兰和邻近不远的王家湾李恒官的房屋,茶厂、油厂、米厂俱成灰烬,仅剩有风火墙相隔的一个天井的残破住家屋了。
三、同福茶厂现有遗存
2021年1月13日,笔者在当地村民胡光炳(1954~)的引导下,对同福茶厂遗址进行了调查。经现场测量,李恒官家原房屋,开间68米,进深25米,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调查发现完整石砫础一对,破损砫础石若干;残破花缸石四块,精美的阳刻雕花图案清晰可见;屋后的石院墙残垣可辩,排山水的沟依然在发挥作用;雕琢过的阶沿石、天井石等遍地都是,青色老墙砖无数。
左起:谢家秀、杨家坤、胡光炳
据当地人杨家秀(1934~)、谢家秀(1936~)、杨家坤(1937~)等人讲述,李家老屋坐东北朝西南,是共有十四间正屋的开间,两进(重)四个天井的长形大屋,四周外墙和部分山墙由青砖石灰砌成,其余为木板壁;西边三个天井的第一重均有木楼板,二层可住人,屋顶覆千字瓦,从西向东依次开办有茶厂、油厂、米厂,东边一个天井屋有风火墙,房屋也高大些,满屋都铺有楼板,内墙多是板壁,是师堂(私塾)和住家用屋。
左起:杨家秀、杨昌梅母女俩
日本人放火烧了李家老屋后,当年底通过维修,复原一个天井多一点的屋,后来榨油厂勉强复工。1950年土改,由姚月亭、袁纯林、高光福三户贫顾农分得居住,李恒官的家人先住隔壁的姚家祠堂,后又搬到原来守山的小屋里住了一段时间,1951年冬搬离了王家湾。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同福茶厂和李家老屋早已不复存在,原址现新建有砖瓦房屋三栋,分别由杨昌梅、姚开明、谢家益三户村民居住。(通讯员 曹绪勇)
责编:刘娟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