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省政府工作报告多处“点名”宜昌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高伊洛 申明

抓紧推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襄阳、宜昌打造区域创新中心……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宜昌多次被“点名”。

2021年,我们的家乡会有怎样的未来?本报记者为您细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宜昌元素。

宜昌处处皆风景。(本报资料图片)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报告摘要

推进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

2020年12月,国铁集团、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新建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项目即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新建铁路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位于湖北省境内,沿线经武汉(东西湖区、硚口区)、孝感(应城市、汉川市)、天门、荆门(钟祥市、京山市、屈家岭)至宜昌(夷陵区、当阳市),本项目东端通过武汉枢纽与合武高铁、京广高铁、武九高铁、武汉至黄冈至黄梅铁路衔接,西端与拟建的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渝宜高铁相连,是沿江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客运骨干,加快优化三峡过坝运输结构的线路。

报告摘要

推进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升级、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项目。

宜昌、恩施地区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前景。为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国家自然资源部2019年10月设立国家级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区。

中国石化在湖北投资200多亿元,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其中就包括合作推进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力争“十四五”建成10亿方产能,同时加快推进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建设。2021年,宜昌将大力发展氢能源产业。推动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利用。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报告摘要

支持襄阳、宜昌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宜昌将瞄准“四个面向”战略方向,在四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着力区域创新布局,建设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现代农业等六大创新链。

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力争2021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

着力建设科创平台。培育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研发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和产业基地3家。

着力优化创新环境,聚焦“高精尖”,培育领军拔尖技术人才,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支持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报告摘要

推进三宁化工、华新水泥、新冶钢高炉炼铁产能置换等重大技改项目投产。

2020年12月30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百亿元的乙二醇项目正式投入试生产。该项目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循环经济比重占公司产值40%左右,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亿元,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工业增加值约140亿元。

2021年,我省将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推进三宁化工、华新水泥、程力汽车产业园、新冶钢高炉炼铁产能置换等重大项目投产,推动汽车、化工、钢铁等支柱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报告摘要

加快建设武汉阳逻港、宜昌白洋港等5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

目前,三峡大坝上游茅坪港、下游白洋港、七星台港、红花套港、枝城港等港口正升级改造,均规划疏港铁路与焦柳铁路接驳,形成多式联运立体网。拓展长江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培育水陆滚装联运精品路线。

2021年,宜昌将积极推进“一城一港一主体”,支持枝城港、姚家港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实施清江、香溪河航道提升等级工程,加快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三峡航运指数开发运用。谋划建设三峡航运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园区物流、专业市场物流、现代商贸物流、城乡配送物流,新增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0%。

报告摘要

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定位,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教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报告摘要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

宜昌市积极谋划,在长江三峡区域规划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推进三峡地区次区域合作,破解三峡区域发展瓶颈,推动长江经济带东中西整体开发、互动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报告摘要

建设武汉、宜昌、黄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2020年5月6日,国务院公布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宜昌市成功获批。

宜昌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地级市中率先开通“宜汉欧”“宜新欧”国际班列,构建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为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报告摘要

大力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入河排污口整治。

2017年,宜昌制定实施了《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打出“关改搬转治绿”组合拳,即关停一批、就地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转产一批,对沿江综合施策持续“治”、全民参与全域“绿”。

目前,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三年攻坚计划接近尾声。2020年10月,作为宜昌化工产业主要承载地的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双双跻身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一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正向高精尖、向绿色循环发展。

报告摘要

扎实推进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十年禁渔。

守护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宜昌当仁不让。2020年7月1日起,长江宜昌城区段水域全面禁捕。

报告摘要

建设长江、汉江、清江生态廊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决有力推动下,宜昌治理非法码头、开展岸线清理、推进生态复绿,让长江岸线绿意盎然。同时,综合利用岸线资源,让“黄金岸线”释放“黄金效益”。2020年12月22日,宜昌市“串园连山”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公示,规划勾勒出宜昌依托山水生态优势,串联山林、水系、公园、风景区的蓝绿空间图。

宜昌将加快建成具有“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的滨江宜居公园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湖北的杭州”。规划显示,宜昌将打造包括滨水休闲型、森林游憩型、区域交通型、美丽宜道型四种类型的县市区生态廊道约3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