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变前沿,开放加速度!今天,宜昌这场研讨会聚焦这个话题

7月10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扩大开放专题研讨会举行,市委书记王立出席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开放的心态、专业化的精神,全面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更好服务全省区域发展布局。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主持研讨会。

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所所长张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副总经理许云、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合伙人刘明、中远海运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海林围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专题辅导,并就宜昌加快开放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王立指出,开放是一种胸怀、一种眼界、一种格局。从内陆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只要思想上敢于破冰、敢于创新,内陆城市也能成为重要的开放前沿。放弃了开放,就放弃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机遇。宜昌是长江沿线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历来有开放的传统,随着三线建设及葛洲坝、三峡工程兴建,实现了由峡江小城向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跃升。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破除封闭心态,祛除狭隘意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规律,在新一轮开放发展中,选准赛道,加快奔跑。

王立强调,要构筑以开放为特征的政策体系,聚焦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及强化市场工具运用等,因地制宜选准切入口,运用开放的眼界、观念、视角,构建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要构筑以开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加强招商引资,善于在更大范围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使产业链条更长、价值更高、辐射区域更大。要提升开放平台,用好用活宜昌自贸片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持续提升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着力解决好口岸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大力发展宜昌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能力。

王立强调,国际化是营商环境的综合表现和终极导向,最优良的营商环境一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营商环境。包容性、开放性更高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好助推剂、生长剂。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不动摇,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维,不遗余力地向先进学习,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在职市级领导参加研讨会。

“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扩大开放专题研讨会发言摘录

要明明白白搞开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 张丹

自开放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来,我国整体开放内涵不断拓展,开放思路、开放模式都呈现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从更加全面、系统的角度重新思考开放,要明明白白搞开放。

首先,要明白宜昌开放的现状与差距。在提“开放”时,我们通常用开放度形容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包括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金融开放度等方面。当前宜昌还存在规模差距、结构差距等。这些差距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第一轮改革开放的红利;二是贸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三是投资上整体利用外资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必须看到今天宜昌开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明白开放差距的原因与制约障碍。宜昌处于长江中上游交界处,不是纯粹的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三不沿”的典型内陆地区,那么制约宜昌开放的因素在哪儿?客观上,国家的开放采取了自东向西阶梯式推进的方式,让作为宜昌的中西部地区处于后开放态势;主观上,我们的开放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没有完全意识到开放的重要性。当前,宜昌提出:推进宜昌高水平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是高瞻远瞩、非常及时的战略安排。

宜昌开放将面临哪些挑战?一是宜昌北有西安、西有重庆、东有武汉,处于几个高地的中间地带,不开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失,人才留不住,项目引不来。二是宜昌整体还处于完善基础平台架构的关键阶段,现有平台和基础优势发挥地还不充分,未来构建新的基础平台要有明确的目标。三是开放主动性不足,开放的整体活跃度不够。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有几点建议:

一是以自贸片区为统领,聚焦特色,带动全市开放。在聚焦特色中,自贸试验区要进行差异化探索,亮出自己的牌子。

二是以RCEP为切入点,研究相关规则的先行先试。认真思考宜昌在RCEP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向世界展示宜昌开放的态度,展示宜昌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对接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的探索。

三是以市场化为方向,带动整体开放进程的推进。市场化意味着寻找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确定责权利之间的关系;意味着更多地让市场去决定资源流向,由市场决定价格;意味着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因此要主动思考。

四是以发挥流通优势为核心,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宜昌处于省际之间的边界点、交界处,如何发挥区位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下一步,要准确系统梳理宜昌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宜昌有哪些不可被替代的地方;要集中优势发力,从一个切入点深入,打造宜昌自己的品牌;要做出宜昌品牌的特色,在竞争中出奇制胜;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开放是一个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关键的命题,当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以开放引领全市发展,就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目标不远了。未来,我们一定能够见证一个发展得更好的宜昌。

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助力宜昌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副总经理 许云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重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七天就应运而生,它的属性是中管政策性金融机构,由国家财政全额出资,享有国家信用。十三五期间,中国信保支持宜昌市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超过26.37亿美元,为超过256家企业提供了信用保险和相关服务。

出口信用保险如何助力破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外贸高质量创新发展,一是完善走出去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将自贸区建设成为高水平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二是积极推动外贸结构优化,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份额,针对性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国际化竞争;三是用足用好中国信保打造的“信步天下”APP;四是培育外贸新主体,全面落实湖北省商务厅搭建的小微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政策,培育孵化外贸增长新主体;五是打造外贸新动能,支持文化旅游、飞机维修、生物制药等服务出口,切实提升服务贸易的地位,支持宜昌茶企创建自主品牌,走出国门;六是更好发挥信用保险融资增信功能,大力推广信保保单融资模式。

助力外经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精准支持具有装备和技术优势的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着力培育壮大境外投资主体,引导企业用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金融工具。

服务找准融入“新格局”的切入点。一是充分用好信保全产品链的服务,全力为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二是支持外贸企业强化品牌建设,加快打造自有品牌,支持企业出口、商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的出口力度,培育形成以品牌质量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最后,对宜昌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机制,高效协调解决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二是搭建宜昌市“走出去”风险保障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为其走出去保驾护航;

三是优化整合外贸支持体系,提高企业积极打造出口名牌、开拓国际市场、引进高端人才、运用金融工具等方面的意愿;

四是划定重点支持清单,提供“一企一策”综合服务,全力推动重点外向型市场主体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五是整合金融要素资源形成支持开放型经济合力,解决从企业结算、融资、避险和开拓市场的各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以评促优,辅评结合

打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


毕马威政府与基础设施建设咨询服务合伙人 刘明

营商环境的本质是伴随市场主体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其核心是政府监管部门围绕市场主体开展经济、社会活动所进行的各项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

营商环境没有“上限”,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是进行时。在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进程也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进程。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一流营商环境具备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四大特征。

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营商环境主题的常务会议,系统部署“放管服”改革。国务院还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小组下设有专门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组,负责牵头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国家层面将营商环境拔高到“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层面,体现的是从“要素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变革。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正式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上一年提升15位。中国第二次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前十名。

虽然营商环境评价的结果是重要且必要的,但营商环境不是“评”出来的。营商环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对标,厘清差距、明确改进措施并对各项改革进行动态跟进反馈,最终实现区域营商环境“对标、达标、创标”的梯级式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动态曲线意义大于静态分数意义。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宜昌要积极复制借鉴北京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加大补强短板弱项力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宜昌要坚持循序渐进、分批次,行稳致远,打造具有宜昌特色的营商环境长板优势,拥抱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开放,实现“十四五”期间的突破和飞跃。

聚产业、促发展

价值因运而生


中远海运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海林

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运是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运作为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较早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先行行业。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水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8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超过41万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5亿TEU;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44个,在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前十位港口中我国占7席;全年完成货运量突破70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99052亿吨公里。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运大国。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处于我国中、西部两个经济区的双重覆盖之中,“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主要对外口岸之一,宜昌从百年老港到如今年吞吐量8000万吨的港口城市,从船运码头到集装箱码头,到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再到湖北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码头城市”宜昌已发展为“水清岸绿通四海”。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19年湖北省集装箱吞吐量为209万TEU,比上年增长11%。排名前四依次是武汉、宜昌、荆州和黄石。宜昌集装箱吞吐量18万TEU,比上年增长15.4%。

对宜昌构建国际物流通道有以下建议:

一是政府科学规划,加强引导扶持。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对于政府的资金扶持,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帮助企业先发展,最终要实现市场化机制运行。

二是坚持内外贸共推,服务双循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和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将维持不变,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中国国情所决定,与坚持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因而,要坚持内外贸共推,长江集装箱内贸发展10年时间,已经超过外贸的两倍,以前传统认为集装箱是装高价值货,现在煤炭,玉米,石英砂,化肥都是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在水运成本基本和散货相同,甚至低于散货。

三是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最后一公里”。目前多环节操作衔接不顺、收费环节多等问题突出,亟需加强码头散改集设备和陆运设施建设,完善最后一公里,降低物流总成本。

四是结合本地产业群发展特色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化工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比如化工、洁具、粮食、罐头四大类等,同时发展柑橘产业冻品进出口和“粮肥互换”水路大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