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子哑巴亏,上点闷闷子当,听点冤枉话,怄点碎米子气才是人上人。”8月29日,宜都市五眼泉镇村民刘昌忠用一口地道的方言向子孙说着自家家训。在当地,和刘昌忠一样传承着家训的村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五眼泉镇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把弘扬家风文化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工作的突破口,以全国文明村——响水洞村和鸡头山村为试点,创新开展以“围炉夜话新家风”为主题的“五美四福”家风建设活动,深入挖掘传承优秀本土家规家训家风,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打造出“五美四福”家风文化品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强基固本 掘“五美”文化
“现在我们村环境美、人心齐,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啦!”为打造“五美”文化。五眼泉镇围绕农民群众求富、求美、求乐、求知的愿望,按照接地气,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将农村优良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创新提炼出以“勤、孝、净、诚、和”为主题的“五美文化”,并细化为“五美标准二十条”。
五眼泉镇在响水洞村打造“五美”文化长廊,建成“五美”文化广场,启动“五美”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健全“五美之星”评选机制。五年来,全镇召开“五美之星”评选会337场,共评出镇级“五美之星”65名,村级“五美之星”678名,群众参与面达到100%。为镇级“五美之星”典型著书立传,出版《五美德耀五眼泉》报告文集,坚持不懈用“五美”精神正家风带民风。
不仅如此,五眼泉镇每年开展“五美”宣传月,邀请“五美”走进“道德讲堂”。采取镇农技中心定期一对一农技指导,免费赠送农业生产资料;镇卫生院诊疗免费挂号优惠就医;减免子女幼儿园学费;享受农商行评级授信,免抵押提供5万至10万元的低息产业扶持贷款等礼遇举措,累计发放“五美之星”惠农贷33笔,合计300万元。让“五美之星”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敬、生活中受关怀,树立了乡村文明新风。
育德润心 索“四福”家风
文明新风树立的同时,五眼泉镇不忘结合自身历史,挖掘传统优秀文化。从家风入手,调动群众热情,共同建设文明乡风。
2017年初,五眼泉镇以全国文明村鸡头山村为试点,从王永彬《围炉夜话》中创新提炼并深入开展“家谱传福、家训积福、家规惜福、家颜亮福”“四福”新家风文化主题活动。成立“四福”家风建设活动小组,分工分责,入户收集家训、家谱及文献资料,并帮助文化知识缺乏的部分农户整理家风家训。经过身边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率先垂范,大家纷纷参与到立家训的活动中,涌现了一批非常接地气的农村家风家训。“起点子哑巴亏,上点闷闷子当,听点冤枉话,怄点碎米子气才是人上人。”这是村民刘昌忠给子孙的家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草根哲学”。有的农户翻阅家谱,不再一味地看自己是哪一辈、和谁的关系比较近,而是注重关心家族感人事迹、族规族训,整理家规家训演变成你行我效、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征集131条家训,收集整理52个姓氏家谱。
五眼泉镇还把家风建设融入到村民们的生活改善中。结合“美丽家园”经验,五眼泉镇实施“家颜亮福”,引导农户按照“四化”(净化、绿化、靓化、文化)标准,对庭院及周边进行改造,美化人居环境,提高住所颜值。同时,鼓励农户通过多种形式在自家亮出家谱。走进百姓家中,醒目位置放置的书法、刺绣、年画、石刻上展现的家训、家规、家谱,是为了便于每个家庭成员熟记,世代相传。这些微物件的微宣传,融入到农户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引领着村民们的新生活。
为增强“家风家训”感染力和吸引力,五眼泉镇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将优秀家风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呈现。在鸡头山村打造“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建设家训塘、家规廊、家谱墙、家福集、家颜区,让好家风好家训像空气一样围绕在百姓身边。为展现相亲相爱的家庭风貌,向村民征集全家福、寿星照、老宝贝婚纱照、新婚夫妇浪漫婚纱照等近百张,在家福集“晒”出了村民的幸福瞬间。同时,依托报纸、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对“五美四福”家风建设进行宣传,指导乡土文化艺人创作出一批反映优秀家规家风的小品、歌舞、快板等,让榜样的力量成为引导千家万户向上的动力。
乡风文明 助乡村振兴
“五美”承载着家风文化之内涵与精髓,“四福”为家风建设之路径,“五美四福”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弘扬优良家风的有效抓手,紧贴农村实际、充满乡土气息,群众广泛参与,收到了较好效果。
“荆楚楷模”刘大卫、诚实守信的“宜昌好人”刘波和鲜于九卫、毛文芹、汪功成等“宜都楷模”,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围绕“五美四福”主题,村民积极推荐身边好人,讲诉身边好人好事,积极向榜样学习,产生了78人主动让出低保的感人事迹。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良好局面。各类信访件明显下降,信访积案基本化解,社风更加和谐稳定。五眼泉镇民风得到根本好转。
将家风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融合,一支支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好人群体日益扩大,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人心得到凝聚。在镇“两溪两桥”15公里的旅游环线建设中,群众主动无偿让出山林土地100余亩。广大党员群众在拆迁安置、防汛抗洪、文明创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17年,五眼泉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湖北省文明乡镇”,响水洞村、鸡头山村蝉联“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实施“家颜亮福”,清洁先行理念深入人心,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完成庭院“四化”改造100余户,农户庭院增彩添色,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公路沿线、河流两岸等区域实施景观美化,村道干净宽敞,所到之处实现处处绿、路路洁、户户美。田园葱郁、河畅水清、秀美乡村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五美四福”家风建设推行以来,涌现出一批家庭道德文明建设典型人物和事例,乡风文明建设初显成效。未来还需充分利用模范宣讲及新媒体,更广范围更强力度传递文明家风正能量。结合群众实际需求,积极搭建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载体,开展系列有地方特色、有群众基础的活动,引导广大家庭通过身边榜样来接受教育、启迪心灵,使家风建设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
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展活动领域。将“五美四福”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举行“五美四福”讲堂、组织亲子共读好书、评选学习型家庭等活动,促进文明育儿家风的形成。将“五美四福”融入支部主题党日、廉洁教育、行风评议、作风整治等工作中,通过家风建设带动党风、政风、行风的转变。
声音
五眼泉镇党委书记 周治:清江南岸,渔洋河畔,这里是宜昌市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敌的故里。近年来,宜都市五眼泉镇围绕“农村党建示范区、融合发展样板区”“全国文明村镇、中部康养小镇、省级旅游名镇”的“两区三镇”目标,依托镇内两个“全国文明村”品牌优势,围绕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切实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下功夫,求突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结合本地民风民俗,创新打造“五美四福”家风文化品牌,开展“狠刹人情风”整治,提倡文明操办“红白事”,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五眼泉镇多次作为全省“双创”工作会、社会管理工作会等会议的观摩现场。
微评
近年来,五眼泉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其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支撑。最初,借助宜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该镇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三年来,“五美四福”的家风建设已经形成文化品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风建设中落细落小落实。这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改革,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推动了该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发展,也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
百姓关切
问:五眼泉镇如何狠刹人情风?
答:弘扬人情新风是每一位村镇居民久久期盼的大好事,我镇从好家风、好家训的传承展示做起,研究制定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坚持“一个机构全程管,多个部门联合查,今后只办三笔事,操办遵循三流程,正反典型有奖罚”,引导规范婚丧嫁娶行为,狠刹人情风,倡导文明新风,让群众自我认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问:五眼泉镇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答:一是文化激励。深入发掘拖溪胡敌红色文化、“湖北石雕之乡”所代表的石雕文化、守敬书院所代表的“国学文化”。二是文化扶志。进一步深化“五美四福”家风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发挥其在精准扶贫、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文化扶智。强化人才支撑,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文化能人回乡,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四是文化淳风。充分发挥文化净化民风的作用,要让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助推器。
问:五眼泉镇如何推进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
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生态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建成4.5公里三峡九凤谷景区进场彩虹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增分类垃圾桶200套,勾背箱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顺利,丑溪易地搬迁安置点和黄家大稻场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产,加快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成农村公厕3个,农村旱厕改造正在全面铺开。开展“五乱”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责编: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