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成“顶流”,奏响传承新篇章

近日,“年在荆楚 巳巳如意”新春欢乐购暨三峡物流园第十二届新春年货会精彩启幕。国潮舞蹈《霓裳羽衣》、情景歌舞《打银锁》、原生态山歌《细碗莲花》《花咚咚的姐》、民俗情景表演唱《猜新娘》、土家民族歌舞《包谷老烧巴到香》等非遗文艺节目纷纷上演,增添了浓浓的年味。从“小众非遗”到“破圈明星”,非遗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人热捧的“顶流”,是激发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

保护基石是非遗文化生命力的核心。在文化传承的征途中,保护是维系非遗生命力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对于中国众多的非遗项目而言,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精湛的制作技艺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从教育源头抓起,通过开设非遗专业课程、组织培训班及工作坊等多元化形式,精心培育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及工艺大师,确保这些珍贵的技艺与文化瑰宝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构建全面的非遗档案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精准记录非遗的历史脉络、代表作品及技艺精髓,为这些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广泛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创新是非遗文化传承的灵魂。唯有与时俱进的文化,才能永远充满活力与魅力,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在数字化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非遗博物馆、线上文化展览、虚拟现实(VR)体验等新型传播平台,让非遗文化以更加鲜活、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另一方面,要在坚守非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尝试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新,创作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通过跨界合作,如与非遗项目之间的联合创作、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实验等,在保持非遗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其艺术表达空间,用“国际范儿”的语言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拓展应用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最终目的与归宿。非遗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节庆活动、民俗仪式等场合,而应通过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音乐会等多种现代艺术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种活态化的传承方式,不仅拉近了非遗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同时,要加强非遗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参与国际文化节、音乐节等活动,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社会各界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自发热情。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国非遗这份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精髓的宝贵财富,要想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从“瞬间热”转变为“持续暖”。我们应继续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应用方式,激活非遗文化的生命力,激发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多元的未来。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交通运输局 古欢)

(来源:三峡宜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