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故事 | 南正街

闲暇之时来到了沾满宜都历史记忆的老街,

也是小时候曾经居住过一段时间的老街

——南正街

这里的一砖一石都印着岁月的痕迹,

一边信步漫游,感受她曾经的过往,

一边捕光逐影,记录她现在的模样,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

她终将消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

给我们留下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

南门口

“南正街”是比较官方的称呼,地道的宜都人都称之为“南门口”

这一条条巷道上面似乎印着我当年成长的足迹。记得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小伙伴们的童年都是自由玩耍的,绝不是现在单元套间里的孤单成长。那个时候大人们都忙着生计,没有时间管我们这些小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们自己拿着馒头,背着书包一路啃着走出巷道,放学了就三五成群的嬉闹回家。走进巷口,仿佛看到了当年人多热闹的情景,小孩儿在门口玩耍,小狗们在打闹,老人躺在藤椅上打着旽,或磕烟,或呷茶。家家鸡犬之声相闻,佳肴之香隔墙漫溢.....

老街看起来,像是散落在了时光之外。很多年的摊位都还存在,很多年的邻居还是当初的面孔。

钟祥米店

“钟祥米店”店铺虽不大,从1955年开到现在,卖了几十年的米面。老板依然是这么热情,舀粑粑粉的动作依旧是这么麻利儿,装袋儿,称重,收钱,三分钟就搞定。

凉粉

“猜猜这是啥呀?冰粉粉真的是神奇哟!据说这是做凉粉的?”身边的同事问着,“对呀!凉粉就是这么做的。小时候的夏天,妈妈总是会给我做呢!用布把凉粉籽裹紧,在凉开水里使劲儿来回搓,再在水里挤点儿牙膏,放着镇静一会儿就是一大碗凉粉咯!”自家制作凉粉对宜都的小伙伴们应该是一点不陌生的,吃的时候加点糖水、一勺白醋,胜过多少雪糕和冰淇淋,是夏日最爱解暑凉饮!

老式理发店

巷口还有一家并不起眼的老式剃头店,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面积虽小,只有十来平方,没有招牌,来这里剃头的都是几十年的老熟客了,这样的老式理发店,如今已经很少见。在宜都,过去理发,街边摆个这样的椅子,一个烧水壶,一个洗脸架子,一把剪刀,就可以理发,“以前理发可不像现在这样,剪个头型就能出门。”杨姐说,“那会儿理发讲全套,剪头发、刮胡子、修鼻毛、掏耳朵……都是要一条龙服务下来的,费用也很便宜。”

补鞋摊

再往前走有一个修鞋摊,可别小瞧眼前这一个小摊子哟!这是一个手工活儿,也是一门手艺,他们的工具也都很简单,一把铁搓,一把剪刀,一把锥子、一把榔头、一根弯针、一张砂纸,一瓶粘胶,还有一些皮革塑料类,师傅修补鞋子的时候,不时的翻找着工具,一会儿挑断线,一会敲敲打打,一会用针线绱....别看这个摊虽小,但用处大着,补鞋几块钱都可以搞定,且师傅们不仅修鞋,也修补雨伞等其他器具。

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所穿的鞋子不但要求合脚美观,而且还要款式新颖,一双鞋子只要稍微有些落后或破损都会毫不犹豫的丢弃,如今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已很难觅寻修鞋匠的身影!但多数老年人依旧是补鞋摊的常客,逐渐消失的补鞋匠及其补鞋手艺也让需要的人们感到不便。

手工编织品

“这可是纯手工的竹编织品哦!都是山里老人家从砍竹子,再做成一片一片的竹条,然后一根根手工编织出来的”,路过竹制品店铺,老板见我们一个劲儿盯着他的这些宝贝,如此说道。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可是一点儿都不陌生,小时候爷爷做农活都是挑着这样的竹篮、这样的土簸箕,家里扫地也都是用这样的竹扫帚......这样实用的器具现如今已经很少用了。

对于我们这些90后的小青年来说,很容易接受新时代的一切,但也真诚地希望传统的手工艺及技艺被好好保留及传承,他们是某个特定时代最珍贵的产物,是无可取代的。

穿过巷子,感觉巷子里的人儿,依旧过着那样简单而纯净的生活,一切如初。

回首望去,那房子、那木门、那木窗就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条条裂缝是他岁月的见证,一条条伤痕是他沧桑的印记。犹如这些老房子寂寞地站在夕阳下,默默地回忆着他们的人生,和当年的故事!

低低的石级,矮矮的木门,深深的巷道,水泥路依然干干净净,岁月和风雨虽然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却磨灭不了我心中的热爱。

也许会在某个美好的早晨,挖掘机就会轰隆隆开了进去,像一只大嘴怪兽,一口口吞吃掉这些深深浅浅的巷子,吞吃掉那些被风风雨雨侵蚀了的老房子,人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不会在这巷子里流淌,只会在不断变迁的脚步声里慢慢消逝,消逝的不仅仅是经历过数代人的老建筑,还有凝聚中的往事、回忆、习俗,以及文化的传承。

(责编: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