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作为人体的代谢产物,其成分变化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尿检不但采样无创便捷,还具有可筛查肾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强大功能,是最广泛应用的常规筛查手段。
尿常规检查的指标很多
如果出现以下“高危词条”
可能是肾脏在“报警”
持续“+”号,就要小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此外,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妊娠等,也可能出现蛋白尿,但一般不超过一个“+”,都是暂时性升高。
尿液中一般不会出现尿红细胞,若是肾小球组织被破坏,红细胞便会进入尿液,出现“血尿”现象。若红细胞变形率>70%,暗示肾小球在“发炎”;正常红细胞则可能是结石或感染。
正常人尿比重可因进食、饮水、出汗等情况波动。
尿比重过低(<1.010):肾小管可能“偷懒”,浓缩功能下降。
尿比重过高(>1.030):身体在“喊渴”(脱水),或糖尿病在“捣鬼”。
糖尿病人的“金标准”,数值≥30mg/g,这是糖尿病肾病在“敲门”了。
温馨提醒:早期肾病就像“隐形杀手”,不痛不痒,唯有尿检能“拆穿伪装”。
另外,尿液检测若是留取方法不对
检验结果就可能会影响诊断
尿检需牢记这三点
1
最佳时机
晨尿是“精华版”,浓缩度高,异常值更容易“暴露”。一般尿液标本需要在2小时内送检,放置过久,尿中细胞成分会被破坏,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
2
留尿姿势
排尿前用温水清洗尿道口,采集时弃去前段尿和后段尿,取中段尿,尿液不少于10ml 。
3
避坑指南
检查前别“疯狂撸铁”,剧烈运动会导致尿蛋白假阳性;
少吃维C片,可能干扰潜血检测;
少吃高蛋白饮食(影响尿素氮指标);
少吃车厘子、火龙果,涂口红要适度,这些含色素的食物用物,可能影响尿色判断;
女性要避开生理期前后3天,否则血液可能导致假阳性。
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
及早发现问题
才能更好地保护肾脏健康
小尿检有大作用
既能揪出肾脏的“小脾气”
又能预警糖尿病、高血压的“潜伏计划”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