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宗莲:一个人温暖一群人

图为邓宗莲(右)正在现场调解一起家庭矛盾纠纷。本报通讯员 周桦 摄

三峡日报记者 陈璐 本报通讯员 周桦

过了大雪,天气越发寒冷。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二组邓宗莲躺在病床上,心里却格外温暖。昨日,儿媳将乡亲们帮忙卖柑橘和莴笋的钱转交给了她。

就在邓宗莲去宜昌治疗期间,村民们自发组织帮她收柑橘、砍菜,拖到临近的市场去卖。“邓婆婆为我们做的太多,也该轮到我们帮帮她了!”村民李永兰说。

这是一个组长,付出10年,得到的最大认可、最温情的回报。

这10年,邓宗莲用心用情做着农村最普通却最复杂琐碎的事,温暖了群众的心。

为村民讲政策

——挨家挨户“卖保险”

“妈,扒两口饭再走吧。”

“不了,等会有人该不在家了。”

每逢有政策要传达时,邓宗莲很少按时吃饭。

“快、全、准”是邓宗莲传达政策时,对自己的要求。全组153户,要在三天内传达完政策,她必须马不停蹄。为了保证“全知道”,她户户落。“准”则是最考验人的,它需要耐心解释,让群众学懂弄通。

几年前,国家号召农户买综治保险,政府补贴一部分,农户每家出100元。要从自个儿口袋里掏钱,村民“不买账”:“交钱?给村里交的?还是给干部交的?”

有的组长受不了村民的责难,打起退堂鼓。邓宗莲却说:“只要对农民有好处,厚着脸皮我也去劝。”

“邓婆婆,你来喝杯茶我欢迎,要劝我买保险,那您回去。”村民王大爷早就听人说村里在“卖保险”,远远看见邓宗莲就开腔。

“综治保险是国家惠农的好政策,买不买您做主,把政策传达清楚,是我的责任啊!”邓宗莲在门口跺了跺脚下的泥巴,走进屋里。

她顺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在王大爷旁边:“在农村,谁能保证不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经济压力都是我们自己扛,负担重不重?”

望着邓宗莲,王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国家现在出台这么个好政策,我们自己出100块钱,国家补贴一部分。遇到大事小事,都有了经济保障。如果一切平安,就是支援了别人。这个账划不划算?”

见对方消除了抵触情绪,邓宗莲详细为他讲解保险的范围和赔偿的标准等。

就这样,经过她挨家挨户的耐心解释,全组93%的人都自愿购买了综治保险。近两年,二组村民因为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得到补偿的有62户,赔偿金额达12万元,大大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帮群众转观念

——率先修完通户路

今年9月,二组在全村率先实施了7户村民的通户道路加宽。原来2.2米的路变成了3.2米,错车更容易了。

“谁有需求谁打好路基,村里出材料费硬化。”村党总支书记黄攀红说,8年前,二组在全村率先实现户户通水泥路,也是采用的这个办法。

当时,农户迫切要求修建通户道路,村委会资金严重短缺。怎么办?村里提出,采取“村里+农户”共同出资的模式,修建通户道路。

“修路,还要我们掏腰包,不干!”农民不配合,“新政”难推行。

小组长会议上,邓宗莲第一个举起手:在我那搞试点。

领任务的那一个月,她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10点回家,挨家挨户解放思想。

“通户路,修到我们自家门口,谁是受益人?受益人有没有义务出点力?”

“村里用钱的地方多,我们不能有事就伸手向上要,借助一点政策,自己使把力,就能搞好。”

统一了全组人的思想,实际操作起来也困难重重:甲家门口的路要占乙家的田,乙家门口的路要占丙家的地。如此复杂交错的用地,如何才能协调好?

邓宗莲把每家每户修路涉及的占地,全部测量清楚,记录在本子上。召集利益相关的农户召开协调会,讨论置换方案。涉及到青苗的,讨论补偿方案。

有时候,会开到一半,其中某一个人不满意补偿方案直接离席,会议开不下去。邓宗莲只得第二天单独去做工作,征求意见,调整方案,再次召开协调会。

为了协调修路,她被农户家的狗咬伤了两次。她没告诉村委会,更没有找农户,自己打完疫苗,继续忙修路。

经过两个月连轴转,修路的协调工作赶在年前完成。邓宗莲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卸下了包袱,我可以过个好年了。”

大家都说,二组修好了通户的路,更是修通了“观念的路”。

站在锄头与斧头间

——劝说群众解心结

村民组长是官,又不是官,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村委会,没有任何权力,却“什么都要管”。

“组里的事,化解在组里,不给村里添麻烦。”邓宗莲这样说,也这样做。一个好组长治理好一个组,农村自治才有希望。

然而,面对农村纷繁复杂的小事,当好组长却非易事。除了动情、讲理、讲法,还要有十足的勇气、无畏的精神。邓宗莲在处理村民纠纷、协调村民矛盾时,有时就站在锄头与斧头间。

一年夏天,村民李丛坪在田界上种的一棵树,挡住了包兵家的采光。一方要砍,一方不允。包家拖来桌子、板凳,拦在李家拖拉机必经的路上。一时间,双方矛盾升级,各邀约了家人、亲友十余人,在马路上摆开阵势。

下午6点,邓宗莲接到群众电话,骑车赶到现场。只见双方抡起锄头、斧头,激烈争论着,火药味越来越浓,一场恶战随时可能爆发。

望着半空中摇摇欲坠的锄头、斧头,邓宗莲挤进人群。“邓婆婆,你这么大年纪了,被误伤了,划得来”?一旁的村民好心提醒她。

“你们要打要砍,冲着我来”!邓宗莲一个箭步冲上前,慌忙中一只鞋不知去向。

一看是邓婆婆,双方都迟疑了。“既然你们不砍我,就听我一句劝,放下家伙回家,事情慢慢解决。”

围观的人群散去,邓宗莲没有回家,那晚她分别去了李家和包家,跟他们谈心。

“想想你们以前两家是多么铁的关系,就为了一棵树,弄成现在这样,值得吗?”

“不管怎么说,谁都无权阻碍公共交通,这是违法的……”

那晚,她11点才回家。

第二天,她去两家分别做工作。

第三天,两家坐在一起协商问题。

第四天,树挖了,田界上不再栽种任何东西,双方重归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