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背后的民生密码:宜都37万群众的“保护伞”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杨进)“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才让我们这么快住上新家。” 近日,宜都市五眼泉镇庙岗村六组的汪师傅郑重地将一面锦旗送到宜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手中。锦旗上“应急救援护民生,雪中送炭解民忧”的烫金大字熠熠生辉,承载着他满满的感激之情。

这份诚挚谢意的背后,是一段暖心的民生保障故事。时间回溯到2024年年初,宜都市遭遇多年罕见的暴雪灾害。暴雪过后,汪师傅的房屋出现大量裂缝,严重影响了居住安全。

宜都市应急管理局在接到报告的第一时间,迅速组织镇、村工作人员以及保险公司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现地核查工作,着手帮助汪师傅开展房屋重建工作。房屋竣工后,该局工作人员又督促承保保险公司严格按照流程,及时兑现了3万元重建补偿款。这笔钱极大缓解了汪师傅一家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够安心入住新家。

汪师傅家房屋重建只是宜都保障民生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多年来,宜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植于心,积极探索创新民生保障模式,采用“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形式,每年由政府全额出资购买“幸福宜都 普惠民生”综合保险和应急救援补偿保险,为全市37万多名老百姓和9万多户农房撑起一把坚固的“保护伞”,提供全方位“兜底”保障。当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来袭时,通过“保险补偿”补充“政策救助”,保证了救灾救助工作的全面性,从而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做好救灾救助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保险兜底,更要抓好基层落实。为此,宜都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基层干部业务培训、保险政策宣传、保险公司理赔管理这三个方面,作为救灾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两个“用好”(用好救助政策、用好保险理赔),充分发挥政策救助和保险补偿各自优势,最大限度保障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

(责编:刘娟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