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绿渔洋溪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为官十多年后,厌恶了“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忙于迎来送往应酬的官场生活,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到家乡,过起躬耕劳作、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哪怕每天从早到晚都十分辛苦劳累,但他自己感到开心快乐就在所不惜。

他在《桃花源记》中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远离战乱纷争、人们都过着和平安宁、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世外桃源图,引得人们千百年来竞相探寻这“桃花源”究竟在哪儿,都急切盼望到这“桃花源”去一饱眼福,体验一番悠哉游哉的世外桃源生活滋味。

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叶绍继)其实,寻访桃花源,何须东奔西走,地处长江中游南岸的鄂西宜都,就有一处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这就是红花套镇渔洋溪村。暮春4月,受市作协邀请参加由市文旅局、红花套镇政府和市作协等单位,举办的“春绿渔洋溪”文化志愿及读书分享、采风活动,让我走进了美丽神秘的渔洋溪。

早晨八点多钟,我们乘车从陆城出发,九点左右到达渔洋溪村荆门山公园一处宜华路边、面向长江的小广场,这是今天活动的会场。因主办方将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定在上午十时,看时间尚早,我们就驱车直奔渔洋溪,去看望溪内两个贫困户。沿宜华路往宜昌方向前行不远,只见路边左侧山体赫然出现一个形如大门的豁口,一条小溪从中潺潺流出。

我想,这应该就是那与虎牙山隔江相望,形成“楚之西塞”的荆门山之荆门吧。从唐至清,陈子昂、李白、刘禹锡、苏轼等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李白那首《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正在我遐思之时,小车向左一拐,便驶上了小溪边狭窄、高低不平的简易公路。我们在狭谷内前行,不见人家和农田,但见两岸群山高耸连绵,一条小溪穿行其间,溪水很浅,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溪弯弯曲曲,依地势蜿蜒而下,公路则曲曲弯弯,象个调皮的野孩子,时而沿溪而行,时而就直接跨溪向前,一会儿在小溪的左边,一会儿又跳到小溪的右边。与我们同行的市新华书店驻村扶贫工作队同志告诉我,这条公路共有22道漫水桥。“哦,这么多的漫水桥啊!”我禁不住惊叹道。

狭谷内还有一条通往点军的翻坝高速路,多为十多米高的桥梁,我们的小车就像捉迷藏似的在高速路桥下穿来穿去。朝前行了一段,小溪两边的狭谷终于宽了一些,路边也有了一些面积不大的农田,田里长着一人多高的柑桔树。农田后边的山前,稀疏地出现了几座楼房。我心里一喜,这不就是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吗?好一个渔洋小溪!我想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都同桃源中人一样,过着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车行半小时后,我们在一座高速路桥下停车,然后涉水到对岸的一家贫困户慰问。这家有一个上十岁的孩子,在十多里外的小镇上学,平时上学及回家都全靠步行。今天周一,本该早就去上学的孩子,因为知道我们要去看望他,特地请假在家等候。我们几位文友为他送上了一些书籍,询问了他家的一些情况,就嘱咐他收拾好上学物品,先在路边等一会儿,待我们再慰问一家贫困户后,捎带他去上学。

我们再前行一段,向右一拐穿过一片柑桔园,就到了另一家贫困户的房前。这家只有三人,一个还未成家的孩子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两个老人,其中一人还是残疾。我们关心地询问了一些老人生活情况,也送了几本书。因为时间不早,我们急忙打道回府。

等我们一赶到会场,文化志愿及读书分享活动很快开始。文友们有的深情朗诵诗歌,有的畅谈采风感受,有的分享读书及创作的经验体会,并向渔洋溪村、市图书馆等单位捐赠了部分图书,渔洋溪村广场舞队、吹打乐队、市舞蹈家协会也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从渔洋溪村广场舞队、吹打乐队的表演,我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是幸福美满。

村里人高兴地告诉我们:渔洋溪村位于宜都市北部,区域面积29.7平方公里。这里地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南岸,濒临长江,沪蓉西高速、翻坝高速和宜华一级公路在这里交汇,距宜都市政府所在地16公里,与宜昌城区仅一江之隔,距宜昌中心城区15公里、宜昌火车东站12公里,与三峡国际机场隔江相望,是通往川东、鄂西、湘北的咽喉要地,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境内长江段是宜昌市重点规划的长江深水港口岸线,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这里素以荆门山闻名,荆门山大、小仙人桥等12峰(历代素称“十二碚”)依长江而排列,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渔洋溪从左至右绕村庄而过,形成牛角潭、蚌壳潭、鹰嘴潭三个天然大水潭,面积达20余亩。植物种类有30多科100多种,野生动物有50多种。气候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巴土廪君的荆楚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秦楚荆门之战、公孙述浮桥拒汉兵、陆逊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梁陈安蜀城之战等大小战争百余次,都发生在这里。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结合村里的独特优势和生存发展的综合实力,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渔洋溪文化村”的思路:以发展荆楚文化为引导,以生态旅游、规模化种养殖、度假山庄、高端生态养老居所等为投资主体,用网格+文化、旅游、商贸、种植、养殖、饮食、医疗等产业,打造渔洋溪村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综合体,建设全国第一家具有浓郁本土风情特色的“渔洋溪文化村”。

具体措施为:以生产文化精品为宗旨,将生态旅游、生态养老居所、生态种养殖场地、信息化网格第一村阵地作为荆楚文化发展的基地,以荆门山生态城为龙头项目,引进仙人桥旅游休闲度假山庄、巴蜀生物科技的黑茶观光园、大荒坪生态养老小区、规模性桑葚、蛇、羊、精品桔园等种养殖、特色农家饭庄等为投资主体,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综合体,将旅游、休闲、度假、饮食、娱乐、环保、养生、养老、医疗、健康、安全、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健康产品基础设施建设融为一体,打造渔洋溪新型产业链,全面提升渔洋溪农业生产水平,让村民致富。

这是一条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有序、有度、有节律的运用开发与保护两手措施,探求“渔洋溪文化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渔洋溪村已实现了全村种养殖产业规模化,村民居住小区化,社会管理网格化,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网格第一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居住在如此青山绿水之中,生活富足幸福,这里的人们能不开心快乐吗?

(责编:刘娟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