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守住绿水青山 畅享生态红利

——宜都市“以绿为底”描绘发展新景

灵秀宜都 三峡日报通讯员 冯建 摄


宜都美丽宜道之“两溪两桥”旅游环线彩色公路


宜都市滨江公园绿如画


宜都市高坝洲镇贵子湖水生态修复试验基地


云台观茶园


宜都致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峡日报通讯员 冯建 摄


杨守敬大道玫瑰盛开


架锅山村旅游


绿色自行车道


国家森林城市宜都:让城市拥抱森林


滨江人行通道


潘家湾吕家坳生态茶园


杨守敬书院

前言

漫步在宜都,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马路上车流井然有序,一个个改造后的住宅小区旧貌换新颜,一处处健身广场上市民笑声连连,一座座公园、一片片绿地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宜都市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在“绿色”上下功夫,围绕“林城共进、城乡一体,山水相依、人文并修”,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宜都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分别达59.32%、14.11平方米、90.8%、81.28%,均高于国家标准。

“工业立市”的宜都,正以绿色为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绿色理念入民心

宜都地处长江、清江交汇处,水系发达,拥有5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对宜都而言,保护长江,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责无旁贷。

5月26日,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全国首个“绿色生活日”系列活动在宜都启动,发布了《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和《绿色生活倡议书》,并开展了系列活动。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生活城市标杆,充分展示宜都市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成果。如今,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已逐渐深入人心,倡导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也犹如一股清泉融入到宜都人的生活中。

在绿洲新城小区,市民黎孔兵正准备骑自行车去上班,因为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近,骑车一般5-10分钟就能到达,四年来他一直坚持骑行上班。

在宜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色骑行队伍中,享受户外骑行的快乐,倡导低碳生活。而穿梭于城市之中的公交,安全、快捷、环保,也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在陆城第一小学,大课间时间,千余名学生正和着《生态童年之歌》的欢乐节拍,跳起了生态童年之舞。2013年,宜都市创新开展“生态童年”主题实践活动。学校通过生态大视野、生态大课堂、生态大课间、生态大实践四种方式,培育学生的环保素养。在一系列活动的影响、感召下,小少年们一个个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传播者。他们收集雨水浇花、步行上学、用旧报纸练字减少纸张浪费……

2016年,“生态童年”教育在宜都全市推开。2018年9月,宜都市生态环保教育读本《图说绿色生活》正式出版,宜都生态教育有了首本地方教材。

不仅如此,近年来,宜都市还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今年4月15日,宜都市制定出台了《宜都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明确2019年底之前,公共机构强制分类覆盖达到80%以上;2020年底,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达100%。

“我们于2018年正式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乡镇、街办选取一个村、社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农村按照人均40元、城区按照每户100元标准,保障垃圾分类启动工作资金。”宜都市城管局副局长易扬说,目前,垃圾分类试点村均已建设垃圾分拣中心,并按照标准配备专业保洁人员。

复绿造景提“颜值”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宜都开展了长江岸线及支流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了清江流域86万平方米的网箱拆除工作,并对沿江1公里内或不在化工园区的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

在枝城镇三板湖村的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三板湖磷石膏库,曾堆放了1300万立方米生产高浓度磷复肥后留下的磷石膏,裸露堆放的磷石膏如同光秃秃的荒山一样,如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对地下水源进行二次污染。

为防止磷渣造成的次生污染,该公司在此处建设了拦渣坝、渗遮液收集池等安全环保设施。并对堆场采取边坡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进行升级改造和生态景观改造,昔日的废弃矿渣堆场披上了绿装。目前,此处复绿面积已达400余亩。

而这只是复绿造景的一个缩影。2018年,该市围绕长江大保护,谋划了一批重大生态治理项目,争取清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宜都段、沿长江干流城市岸线枝城段生态修复等项目资金1.14亿元。

在红花套镇周家河村长江岸线一处长约3.6公里的江滩上,整整齐齐地栽种着杨树、栾树等树木。然而,过去这里是一个满目疮痍的荒滩,附近村民每年都会在这里耕种农作物,焚烧秸秆,环境相当恶劣。2017年底,红花套镇组建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强化宣传,将岸线复绿的相关政策宣讲到每家每户。截至2019年,共完成2.5万多株树苗的栽种。

通过整治,宜都境内两江流域各类码头由100家减少为26家,码头总数减少近74%,清江和渔洋河流域的生产经营性码头全部退出。目前,宜都完成复绿面积1200余亩,复绿长度38公里,长江岸线基本实现“应绿尽绿”。

如今,一道道生态绿网扮靓宜都岸线。

增绿添景惠民生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西晋文人袁山松在《宜都记》中,对宜都生态景观作如此描述。数据显示,宜都市森林面积8.0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11.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32%。

近年来,该市加速推进城区绿化建设。以滨河景观带为线、以道路两侧为廊、以游园绿地为补充、以城市绿道为纽带,建立中心城区城市森林系统。

在清江公园,每天清晨,老人们沿着干净的公园小道慢跑、练太极、舞扇,用最健康的方式开始着新一天的生活;

在文峰公园,月季与绿化带的灌木组成了绿道网络,让穿行其间的行人如同在花园通道里徜徉……

漫步城区,百步一景。主干道绿化带、十字路口绿化景观、大大小小的公园让市民、游客心旷神怡。截至目前,宜都市新增公园绿地236.54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4.1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61%。建成生态停车场14处。修建和改造清江公园、文峰公园、陆逊广场等12个绿地公园和35个小游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

城市有公园,乡镇有广场。宜都市以“十镇百村靓彩工程”为重点,对村庄道路、河流沟渠、荒山荒滩、农村“四旁”实施绿化美化彩化香化。各乡镇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村村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小游园。镇区新增绿化面积87.85公顷。王家畈镇、枝城镇成为省级森林城镇,弭水桥、梁山、九道河、肖家岗等27个村成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

走入高坝洲镇的生态广场,如同走进森林氧吧。广场占地17.65亩,栽植有银杏、香樟、皂角等乔木,另有紫薇、碧桃、玉兰等花木,间以小桥流水、亭台水榭、鸟语花香,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宜都老百姓正享受着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观,宜都正以最美好的姿态,屹立于时代潮头!

三峡日报通讯员 张发智 朱灿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宜都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