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宜都讯(通讯员 吴湖龙)“我这边形势还比较严峻啊,没法出门,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2000多亩柑橘啊,农时不等人,错过了这个品改的关键时期,不仅材料浪费了,品改也只能等下一年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宜昌可山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环焦急的声音。
“何总,您放心,我这时就在曾家岗村,劳务队和嫁接技术队都已经准备好了,嫁接技术今天已经培训到位,我们安排果茶中心高级农艺师蔡永喜品改期间就驻扎在基地指导技术,明天就进园‘开第一刀’……”电话这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春燕爽朗地介绍着曾家岗村2000亩柑橘基地的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宜昌可山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环被困在了荆门家中。宜昌可山农业有限公司与高坝洲镇曾家岗村委会签订了2000亩标准化桔园改造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春节后嫁接发展优良品种爱媛28,但受疫情影响迟迟未能推进。在了解企业情况后,主管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和曾家岗村党总支,立即结合基地所在地曾家岗村的疫情防控情况,想千方设百计,突破重重困难恢复田间品改生产。
3月12日,由市农业农村局派遣的果茶技术专家、招募的专业嫁接技术服务队、曾家岗村组织的劳务服务队准时进园,锯树、裁膜、嫁接、田间整理……井然有序、一片繁忙。这一幕,既是企业、政府部门、农户接力抗疫保春耕生产的缩影,更是宜都以小农户为砧、以新主体为穗,探索“小农户‘嫁接’新主体”利益联结的集中展现。
“嫁接成活的原理,即是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细胞紧密结合后,通过一系列愈合过程,成长为一个新的个体,共同进行同化物质和水分的代谢,所以嫁接成活的关键是形成层对接要准、绷带绑扎要紧。” 在曾家岗村白龙冲柑橘园里,高级农艺师蔡永喜正在为橘农讲解嫁接技术要领。
其实,“小农户‘嫁接’新主体”也需要各方需求的“形成层”对接精准,利益联结的“绷带”绑扎紧密。
一方面,“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可以说,没有小农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耕地细碎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从业人员兼业化严重,信息手段能力不强、资金实力不足的小农户,该如何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呢?
“我就200多根树,结几个就收几个,人老哒,搞不动哒,收都懒收得。”一位姓戈的老橘农这样介绍说。戈师傅儿子在城里工作买了房,老两口也在一家化工厂打工,家中的橘园基本是“望天收”。
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在风险防范、用工用地、产品原材料、农业社会化服务上同样存在难题。以同在宜都的湖北丰岛食品有限公司为例,一家一户小农户生产的柑橘,品质不一,特别是农药使用标准不一而产生的农残风险,成为公司产品出口的一大隐忧,同时,公司年需季节性用工达几千人,每年都要为柑橘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和用工两大难题犯愁。
为解决小农户和新主体“两地分居”的困境,我市多方探索寻求破局。
2019年10月17日,在高坝洲镇曾家岗村委会举办的一场签约仪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成功引入宜昌可山农业公司标准化橘园改造项目落户宜都,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分两期建设,改造宜都柑橘主产区生态橘园3万亩,建设集采摘、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田园综合体。该项目建成后,化整为零,预计实现年产值6亿元,能带动约5000人的劳动力就地转化。为此,曾家岗村也成立了专业化的劳务服务队,服务队从“改、耕、管、防、收”等五个关键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统一品改嫁接、统一耕整施肥、统一生产管理、统防统治以及统一采收包装等标准化服务,解决了企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用工难题。
3月12日,一期项目2000亩标准化橘园改造项目已开启“嫁接第一刀”。此外,我市还成功招引广东佳宝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宜都建设陈皮功能产品产业园项目,投资1.1亿元,建设九制成皮、陈皮茶叶饮品等功能食品产业园。
与此同时,湖北丰岛食品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湖北丰岛柑橘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益农柑橘专业合作社、荆南水果专业合作社等13家柑橘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实行统一标准生产。设立联合社既能够有效规范原料基地建设,也能保障小农户与新主体利益双赢。
嫁接的前提是做为“砧木”的小农户在当地根深地固的良好适应性,和做为“接穗”的新主体在市场上优势竞争的“良种特性”。以小农户为砧,以新主体为穗,我市探索出了“小农户‘嫁接’新主体”的利益联结新模式。如果说第一产业招商引资是“枝接”,那么由农业企业牵头成立的联合社便是“芽接”,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三产融合”的振兴乡村。
责编: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