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吧!

疫情期间,分餐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近日,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纷纷倡导推广分餐制,鼓励就餐使用公筷公勺。

分餐制、公筷公勺在我国历史上的时间更长,直到清朝,共食制才真正取代了分餐制,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吃饭方式,并延续至今。

在2003年非典暴发后,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使用公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再次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认为,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可在每盘菜刚上桌时,先用未用过的筷子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吃,避免交叉感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筷子是多种疾病的“引路人”

筷子在给别人夹菜的同时,亦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成为疾病的直接“引路人”。除了新冠肺炎,以下几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在一顿饭中,因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

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为粪口传播,且病毒易在空气中散播,如果长期和这两类肝病的患者公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在家里和幼儿园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专碗专筷专用,预防儿童间相互传染。

胃病甚至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好处

1.干净卫生、预防疾病

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可随着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2.减少浪费、文明餐饮

正是因为使用公筷,所以菜肴都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没有吃完的,就餐者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精神。

3.注重营养、科学搭配

中国人家庭聚餐的方式决定了家庭成员很难真正实施营养配餐。因为厨师可以决定一盘菜的营养搭配,但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不同,对某种食物摄取量的多少无法掌握。如果采用分餐制,只要根据每个人需求的不同搭配好一盘菜,那每个家人摄取的营养量就都可以控制了。

4.控制饮食、预防肥胖

绝大多数人一般看见满桌美食时是经不起诱惑的,所以食量没法控制,一不小心就吃得太多。但只要给就餐者一只大盘子,把这一餐要吃的食物摆在食用者面前,那就自然会警醒,知道自己摄取了多少热量。这种方式就是分餐制,可有效控制实际摄入量。

如何做到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家庭聚餐

在外用餐

分餐不分情

公筷显文明

打响“舌尖上的防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