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商报】聚焦发展五要素 宜都“多级联动”促乡村振兴

湖北宜都,中国唯一谜语村--青林寺村,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所在地。 周星亮 摄


宜都国家农业柑橘公园 本版图片由宜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宜都——三山两江之地,灵美康养之市,因三国刘备取“宜于建都”之意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全市辖8镇1民族乡1街道、2管委会,总人口39.7万,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近年来,宜都以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突出“五个聚焦”,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宜都样板。

聚焦规划引领

擘画多极联动城乡格局

宜都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走出湖北学江浙。

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分级”负责促发展责任制,“三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机制全面启动。

以创全国县域一流示范区为标准,推进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完成了全市 123 个村庄分类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省级试点,形成了“一带一轴,一心壮大,两区三片,多极联动”城乡空间格局。划定了“红高”三产融合示范、“宝十”城郊都市休闲、“两溪两桥”乡村旅游、百里生态茶廊、宜红古茶道等若干个乡村振兴片区。绘就宜都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聚焦多维融合

“农业+N”模式建设提速

围绕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加快“农业+N”建设。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打造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供水(污水处理)网、能源网、信息网、市场网“六网”建设如火如荼。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宜都乡村旅游精品游”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推出的 150 条“夏纳凉”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高坝洲镇、青林寺村被列为全国健康村镇示范点、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入选全国百佳精品景点线路、市电商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

聚焦产业振兴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围绕全市柑橘、茶叶、生猪、鲟鱼“四朵金花”主导产业,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宜都以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走出一条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融合化发展、一体化服务的“三全五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宜都蜜柑品牌价值达25.6亿元,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连续11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全福茶叶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运营,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养殖鲟鱼鱼籽酱生产加工基地。

农业部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4个、专业村55个;“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全省水果大县、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市、全省农产品品牌示范基地等荣誉纷至沓来,宜都市农业农村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环境整治

打造优质农村人居环境

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抓好人居环境整治。

宜都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试点,建设改造农村户厕16735户、各类公厕197座。全面开展“三拆”、强力整治“五乱”行为,共拆除乡村主干公路沿线棚房4.5万平方米,拆除广告牌2600多个;“消危减土”2265户,实施精准灭荒2140亩,完成长江岸线复绿造林1200亩。

新认定省级生态村1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18个,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3个村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试点,白洪溪村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庄,全心畈村、弭水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聚焦社会治理

构建“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宜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健全市、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制度,持续推进农村普法教育;创新“六个志愿服务圈”,推进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

疫情是对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考,宜都独创“1+1+N+K”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密织“组织网”、编就“立体网”、筑牢“安全网”、缔结“保障网”,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诚信档案”“家+驿站”等社会治理新模式亮点纷呈,宜都被确定为“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全省唯一试点县市、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三峡商报全媒记者田东明 陈格格 通讯员朱灿义 罗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