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枝城镇赤溪河畔的松宜矿区城坡垴小区
松宜矿区卫生院被确立为宜都市职业病康复中心
松宜矿区干沟河岸线复绿后的生态步道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李艳
曾经的松宜矿区,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为改变“北煤南运”状况和我省“夺煤保电”作出重要贡献。
曾经的松宜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大江南北汇集到松木坪,战天斗地,奋力拼搏,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青春、汗水及热血。
百年松宜,百年嬗变。不变的是一种顽强拼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这种精神,经历时光沉淀而历久弥新;依靠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松宜人扎根山乡、无私奉献,创造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发展业绩。
松宜精神是什么?
“过去,数万松宜人靠着战天斗地的精神,在荒郊野岭开发煤炭资源,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如今,松宜人还是靠着这股精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转型发展之路,蹚出了发展新路子。”松宜矿区党工委书记周祖兵说,松宜精神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战天斗地、浴火重生”。
今天,松宜精神依旧指引着新一代松宜人走“浴火重生”之路,这条路,虽然坎坷而漫长,但松宜人步履坚定,阔步向前。
走转型发展之路——
赤诚引来“金凤凰”
从地底挖出“黑金”,是曾经的松宜人最引以为傲的事。
如今的松宜人,告别“黑金”,走上另外一条掘金之路。
华昊新材料,一家国际型氯化钡生产企业,其氯化钡、氢氧化钡产品广泛出口到日本、韩国、台湾等电子工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用作电子元件电容的原料,在该领域具有绝对的国际话语权。
华昊新材料是松宜矿区招商引资的“飞地企业”,建成后将为矿区带来远超煤炭产值的“利润”,也将有效解决矿区数千下岗矿工转岗就业问题。
“新厂区第一条氯化钡生产线将于12月底前投产,硫酸钡生产线将于明年2月份投产。”在项目施工现场,该公司董事长林福平介绍,项目总投资34亿元,一期征地250亩,项目全部投产后有望实现年产值10亿元。
一个年产值十多亿元的化工“大鳄”,缘何花落松宜?
“正是凭借着一股不认输的松宜精神,才最终招来这个‘宝贝’。”松宜矿区管委会主任杨运华说,当初矿井关停,数万矿区职工转眼下岗,各种矛盾叠加,一大批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矿区亟需输入“新鲜血液”。
“过去,老一辈松宜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为国家采煤,流血流汗,现在,我们不能让他们流泪。”杨运华介绍,为招到好项目、大项目,管委会7名干部下广东、跑福建,利用一切关系人脉,有时一出去就是半个月,不招到项目誓不休,终于用诚心和汗水敲开了一家家企业的投资大门,矿区迎来发展新契机。
“松宜人用诚心打动了我们,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们下定决心落户松宜。”林福平说,华昊新材料自动工之日起,管委会就指定专班人马服务项目建设,无论天晴下雨,管委会干部随叫随到,搞协调、做服务,有时节假日都没有休息,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走服务民生之路——
承载幸福“新生活”
煤矿关停,是“阵痛”,也是机遇。依靠自力更生,松宜人过上幸福“新生活”。
冬日里,枝城镇赤溪河畔,流水潺潺,垂柳依依。松宜矿区城坡垴小区28幢房屋依水而建,橘红色的6层建筑一字排开,小区内树木葱茏,干净整洁,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封闭式物业管理让小区居民安心无忧。这个社区可安置矿区家庭1198户。
65岁退休工人李祖武沿着小区边的河道行走,看着优美的社区环境,感慨万千:“从偏僻山乡搬进花园式社区,感恩党和政府,让我们煤炭工人有了一个幸福晚年。”
如今,数千个“李祖武”从松宜矿区退休后,享受着悠闲的老年生活,衣食无忧,生活幸福。
松宜矿区管委会抓住棚户区改造、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项目,筹资6亿元,新建、改扩建住房4121套,从2013年开始,把脱离煤炭生计的6000多职工,整体搬迁到刘家场、枝城、陆城等集镇异地安置。
“过去是‘山里人’,现在是标准的‘城里人’。”李祖武笑言,搬进新房,就医、购物更方便了,孩子们也经常回来探望,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在解决职工“住有所居”的同时,“医”和“养”也驶入“快车道”。
因职业病群体多,矿区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改扩建松木坪养护院,开工建设官渡坪养护院,在枝城镇新建职业病康养中心。目前矿区共有156位矽肺病人长期住院治疗,1200多位工伤职工得到定期看护。
新建的幼儿园,宽敞明亮,孩子们欢声笑语茁壮成长。这里采取“公建民营”方式,投资320万元,解决官渡坪片区近200名职工幼儿的就近入园难题。
“松宜精神”是松宜人的脊梁,是引领不断前行的动力。
走勇于担当之路——
重任在肩“再前行”
松宜精神,还体现在担当作为上,体现在对社会、对人民的“承诺”上。
作为曾经的省属国有企业,松宜矿务局从2003年下放到宜昌宜都,并成立松宜矿区管委会。这个典型的独立工矿区有1.7万人,面积108平方公里。矿区有“三多”:一是地质灾害多,二是工伤、矽肺、下岗工人等特殊人群多,三是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多。
面对诸多问题、困难、矛盾,松宜人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周祖兵说:“煤矿虽然关闭,但松宜人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丢,要主动担当作为。”
针对矿区闲置人员,管委会在争取国家“输血”的同时,走自力更生之路,努力“自我造血”,不给国家、地方政府增加负担。
煤炭开采,留下满目疮痍。管委会争取资金,开展荒山复绿,栽上林木、经济作物,让矿山继续流金淌银。
堆积如山的矸石山得到再次利用。松宜矿区加快建设矿渣循环利用,投资1.5亿元,启动年产100万吨机制砂及水泥掺和料的松宜新材料项目,实现变废为宝。
生态修复久久为功。后期投资2.44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已开工建设,将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逐步改善矿区生态面貌。
松宜矿区有着70多年的煤炭开采经验,也积累了一大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这其中就包括专业的矿山救援队伍。
湖北松宜救护队位于枝城镇城坡垴社区,是鄂西危化、鄂中矿山最为倚重的救援队伍,成功处置多起矿山事故,是国家一级质量标准化矿山救援队、全国重点矿山救援队、湖北省骨干救援队。
救援队队长李龙清说,在对外救援中,从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救援队员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松宜精神,冲在一线,先后参与处理各类事故440多起。
走文化传承之路——
松宜精神“永传承”
松宜精神该怎样传承?如何留住百年松宜的古老印记?
松宜人在思索,也在付诸行动。
在管委会大门西侧,由松宜矿区管委会投资兴建的松宜工矿文化展示馆正在施工之中,泛黄的工本、发锈的铁镐、斑驳的头盔、破旧的工服……让人仿佛穿越到那个号角嘹亮、万众拼搏的采煤时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电影镜头般在脑海中浮现。
“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67岁的陈和坤老人抚摸着这些“老古董”,倍感亲切,泪眼婆娑。
陈和坤7岁那年,父亲作业时遭矿井塌方,致半身不遂。他不顾母亲反对子承父业,下到300多米深的矿井,干起最艰苦的掘进活。19年时间,他开山凿石掘进940米,在当时的条件下,相当于30年的工作量,他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管委会大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正在播放着纪录片《凤凰涅槃》,鲜活的画面再现当年工作、生活场景,每一个看过片子的老职工都热血澎湃,泪光闪烁。
年过花甲的胡亚琴坐在轮椅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胡亚琴曾经是矿区宣传队骨干,1985年参加义务劳动时,不幸遭遇特大事故。组织上想方设法把她抢救回来,但她再也不能站起来。
“松宜人,就是有一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坚韧不拔的品质。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胡亚琴说,她最终从重伤致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积极参加社区文艺活动,用歌声传颂“松宜精神”。
周祖兵介绍,为传承松宜精神,管委会组织人力、资金修建了工矿文化展示馆,组织专家、学者续编了《松宜煤炭志》,将1991—2020年的松宜大事记录成书,同时高标准拍摄《凤凰涅槃》、《宜脉相承》、《松耀荆楚》三部专题片。
“矿区将成为记忆,但不能让这段历史随时间湮没,这是责任,更是使命。”周祖兵说。
松宜精神大家谈
陈和坤 原松宜矿区职工 全国劳模 2007年退休
我1975年入矿,在矿区生活了45年,在一线工作了30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煤炭开采全靠人力,我当了25年掘进班长,每天带领工人进行煤炭采掘。下到300多米深的矿井,一片漆黑,有时完全是凭感觉在干活,而且随时面临瓦斯爆炸、煤层塌方危险。但就是面临这样困难与危险交织的环境,所有矿工没有一个打“退堂鼓”,不到交班时间,没有一个人提前下岗,有时到点了还在继续加班。2007年退休后,我又申请到矿山干了9年,继续发挥余热。我认为,无私奉献、不讲条件是松宜精神的精髓。
张宏强 原松宜矿区群团干部 2012年退休
我在松宜工作了43年,亲眼见证了松宜矿区从繁荣到关闭的全过程。松宜人特别能战斗,工人特别能吃苦,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吃得差、住得差,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松宜人将困难化作工作的动力,特别乐观向上,精气神非常好。那时经常召开誓师大会,一个月一总结,先进人物上台戴红花,受到万众瞩目。单产破千吨的工作面完成后,职工敲锣打鼓庆贺,那场面才叫一个热闹。有一个采煤队长,离家不到一公里,他坚持半个月没有回家。是“乐观、实干、奉献、贡献”创造了松宜精神。
李龙清 湖北松宜救护队队长 宜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宜昌市劳模
作为新一代松宜人,虽然没有在井下采煤的经历,但作为一名矿山救护队员,时时感到重任在肩。矿山救护,其艰难程度、危险程度一点不逊于井下。救援队在接到救援任务时,从不讲条件,就一个字“上”。在松滋谭家洞煤矿火灾事故中,我们冒着60多度高温进入坑道施救,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索着救援。在五峰王子沟煤矿救援时,瓦斯浓度达到9%以上,如爆炸威力是很强的,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奋勇向前,当时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救人。松宜精神体现在我们身上就是不畏艰难,不惧生死,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记者手记
可贵的松宜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漫步松宜矿区,眼前浮现出当年数万松宜人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画面,仿佛穿越回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是什么让这群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是什么让他们信念坚如磐石、扎根深山为民谋利?是一种坚韧不拔的信念,是一种舍身忘我、为民奉献的精神。凭借这种精神,松宜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
松宜精神,是松宜人之魂。以陈和坤为代表的老一辈松宜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也就是传承了父辈的“精气魂”,不讲条件,不怕艰苦,常年如一日在地底掘进,只是为了为国家开采更多煤炭资源,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松宜精神,是一种开拓精神。煤矿关闭,松宜人不等不靠,大胆创新,放下“面子”,四处求索,用赤诚引来一只只“金凤凰”,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实现自我“造血”。过程虽然艰辛,但结局却很甜美,“飞地经济”为矿区带来了远超煤炭开采的“利润”。
松宜精神,更是一种担当精神。数万松宜人告别煤经济,完全可以依靠国家、当地政府补助过日子。但矿区管委会在宜都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没有将这一“包袱”推给社会,而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想尽办法解决职工住、医、养问题。同时,对煤矿开采区进行复绿,牢牢践行“两山”理念,让大地重新披上“绿衣”。
“战天斗地、浴火重生。”在松宜精神指引下,松宜人将会走得更远,创造更多辉煌!
战天斗地 浴火重生
——从煤炭精神解读松宜精神
松宜矿区党工委书记 周祖兵
松宜煤矿与新中国同龄,时已建矿七十余年。回眸风雨历程和艰辛岁月,尤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松宜人坚守矿区,奋战煤海,为祖国建设所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实乃可歌可泣!
近年来,我们在时代的转折中,承继践行并毕其心智,不断总结和凝炼早已溶入松宜人身躯血脉的松宜精神。几经征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表述条文众多,其中也不乏精要之述。但就直观扼要、全面精准而言,终觉浅显悖意。时下,松宜工矿文化展示馆的建设,首提松宜精神就是煤炭精神的概念,我之所见亦然。
首先说煤炭
煤的诞生无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它的形成史至少也有二亿余年。经过无数次地壳运动的反复洗礼,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不断质变升华,才成就了奉献人类社会的原煤。煤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火车勇往直前源于煤热量的驱使;黑夜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障碍,是煤的燃烧贡献了光明;矿石所以成钢,得益于煤的熊熊火焰冶炼。至于人们日常取暖做饭和各种酿造加工,更是无一离得开煤。正因如此,人们把煤比作“工业的食粮”、“黑色的金子”。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新能源尚未研发之时,煤炭又紧系着国家命脉。故而,煤炭的精神是高尚的,千万年的沉默,无声地锤炼了它高贵的品质,它无私无畏,以躯体燃烧之壮举把生命奉献给人类,不断践行着浴火重生的梦想,乃至最后一粒灰,也铺设到人们通行的大道上。
再看松宜人
自松宜煤矿初建七十年来,松宜人与煤同生、与煤同行、与煤同献祖国人民。其形、其品、其魂、其不朽之精神,无一不似煤炭。
松宜人似煤朴实无华。在时代赋予他们使命,岁月召唤他们、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时挺身而出。当年,一大批怀揣梦想的天南海北年轻人,踏着坚定的歨伐来到松宜,不分地域、不分阶层、不分生活习惯,一起披荆斩棘、开山掘井,战天斗地。他们没有光鲜的符号和华丽的外表,只在黑色的世界里艰苦劳作,黑色铸就了他们坚强的信念,黑色将他们染成煤一样的身躯,黑色相伴着他们的人生旅程。他们把多挖煤、挖好煤,当作自己终生不渝的神圣职责。不望富贵、不求闻达,头顶十座山,脚踩千层岩,容天地于浑然,倾一生之心血,将光明和温暖从大山深处送到人间。
松宜人似煤负重耐压。从建矿初期新中国工业极需煤炭,到“大打矿山之战,扭转北煤南运”、湖北“夺煤保电”,再到企业改制进而发展转型,松宜煤矿在各个时期都是负重前行,毎一步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然而松宜人像煤炭一样,在万钧之压下不断升华自身品质,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燃起煤一样的热情,顽强拼搏,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屡创奇迹。多个矿井荣获国家“敢攀高峰采煤队”、“特别能战斗队”称号;煤海群英荟萃,先后涌现出屈先俊、陈才宜、陈和坤等国家级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多达500余名。70年巷道掘进600多公里,生产原煤近3000万吨,上交利税3亿多元,彰显了松宜人重压之下掘进拼搏的辉煌业绩。
松宜人似煤甘于奉献。70年来,松宜人“位卑未敢忘忧国”,像煤一样“粉身碎骨为众生”。他们坚守平凡、坚守责任、坚守着奉献。为国家、为人民舍身忘死,出入千尺井下,以“活着干、死了算”的无畏气概,浑然于天地之间,献了青春献生命,献了自身献子孙。1990年,矿务局对13403人进行结核病普查,患病率高于全国疫情的1.93倍;自煤矿开采以来,累计殉难职工近500人,患矽(尘)肺病职工1500余人。至企业改制时,矿区有各类伤残人员1883人(其中高位截瘫32人),单亲家庭尚近500户,工亡病故遗属1379人,城镇低保3797户、5415人,占宜都市城镇低保总数的42.3%。可以说,松宜煤矿的井下井上,无论过去与现在,一直响彻着一曲曲战天斗地的凯歌和奉献牺牲的壮歌!
结论松宜精神
如果说“品质在沉淀中升华,生命在燃烧中闪光”是对煤炭精神的浓缩,而半个多世纪以来,松宜人与煤融为一体,在血与汗的洗礼中“战天斗地,浴火重生”的高尚品格,则是松宜精神的写照。
“战天斗地,浴火重生”饱含着松宜人朴实无华、厚徳载物的高尚情怀;展现了松宜人艰苦奋斗、忠诚为国的精神风貌;闪烁出松宜人砥砺奋进、不畏牺牲的崇高品质;彰显了松宜人克难奋进、勇攀高峰的价值追求,再现了创业岁月中煤矿工人战天斗地的身影。
“战天斗地,浴火重生”是70年来松宜人精神力量、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精华凝炼,是松宜人在松宜煤矿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丰富的松宜文化的亮点和内核。
今天,松宜人已告别“以煤为生”的昨天,正昂首步入转型发展新时代,更需要一种时代精神下凝聚着松宜特色的地方精神,这就是松宜精神。要通过认同认知、启迪弘扬、共信共行,把松宜未来目标、信念追求、战略思路和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融入松宜精神的传承与践行之中,让松宜精神在新的时代仍然如煤,于燃烧中喷发炽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本版图片由松宜矿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