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6月17日,红花套镇周家河村的乡农生态农场里,一串串鲜红碧透的丹东花生柿子挂满枝头,一派繁茂丰硕的景象。然而,在一年前,这里的景象却令人揪心:企业用地闲置了多年,荒草丛生、垃圾遍地,存在火灾隐患,甚至部分村民抢占土地,无序耕种,多次引发矛盾纠纷。
去年6月,这个“烫手山芋”交到了村里。周家河村‘两委’班子接下这220多亩荒地后,便挨家挨户做工作,将土地收回来,引进能人进行开发,让荒地生“金”。
挖机轰鸣,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先后完工;田间道路、节水灌溉管道、排涝沟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
荒地“秒”变良田,这让宜都市乡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代芹也对这片宝地的利用有了安排:从山东引进丹东409花生小柿子,再种植麒麟瓜、辣椒、茄子、黄瓜、玉米等多种果蔬,池塘里再放养六千尾鱼苗……垄成行、棚成排,水系贯通,很快,一个蔬菜满园、瓜果飘香的“生态农业园”成了村里的一道新景观。
“因为去年疫情影响,收成略有影响,但今年收入预计达到80万元是没得问题的。”对于今年的收益,刘代芹信心满满。
共享丰收喜悦的还有周边的村民。“我们女工一天100元,男工达到170元一天,既能增收,又能照顾家,比在外面打零工强些。”周家河村村民李永芹满足地说。如今在乡农生态农场,共有22名五六十岁的村民选择就近就业。
在智能温室大棚内,3名村民正紧锣密鼓对草莓穴盘定苗,一万株草莓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这里就是我的实验棚,地上盒子装的是试种的生姜,以后我计划打造宜都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实现订单农业。”刘代芹一一介绍。
今年元月,她在湖北华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租了7000平米的大棚作为温室苗床基地,利用温控苗床出芽率、成活率高等特点,把蔬菜种子培育成秧苗后,再移种到基地。她还从东北引进生物有机肥,建成4个生物有机肥大棚,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让果蔬自然成熟。这样条件下生长的果蔬口味佳、卖相好,既吸引方圆百里的农户放心采摘,也成为各大商超、摊摊贩贩的抢手货。
“7月左右,基地里的向日葵会全面绽放,20亩的无籽麒麟瓜也开园了。游客既可以观光垂钓,又可以体验田园采摘乐趣,感受淳朴的田园风情!”刘代芹笑呵呵地发出邀请。
“乡村振兴光说不练不行,向撂荒地、闲置地要效益是我们的一个尝试,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周家河村党总支书记熊忠在查看基地生产情况后深有感触。
据了解,除了乡农生态农场,周家河村还先后引进了宜都市祥宇生态农业合作社、宜都世博园林有限公司以及种植大户等,盘活闲置土地约300亩,带动81名村民实现就业,每人每月平均增收2400元,村集体收入达56万元。
“今年以来,我们召开乡村振兴片区办公会,以产业振兴为主抓手,以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为主攻方向,想方设法激活土地要素,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灵活运用转包、租赁、托管、入股等形式,让闲置土地‘生金’,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红花套镇党委书记李青松说。(通讯员 刘静)
责编:毛紫薇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