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战天斗地” 转型发展“浴火重生”——百年松宜迈步新征程

青山叠翠,溪流欢歌。位于宜都与松滋交界处的松宜矿区是一颗璀璨的深山“明珠”,它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高峰时车流滚滚,优质煤炭发往全国各地;衰落时矿井关闭,上万职工无处安置。

巨大的变迁,一度让松宜人无所适从,感到迷惘,不知路在何方,但敢于地底掘金的松宜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矿区党工委一班人传承发扬“战天斗地、浴火重生”的松宜精神,在实现矿区总体稳定基本目标后,带领数万松宜人走红色引领之路,走转型发展之路,走绿色生态之路,高擎党旗改写矿区历史,矢志不移改善民生,谱写出矿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百年松宜,百年赓续

奋斗精神点亮红色灯塔

退休职工自编节目庆祝建党100周年抒发爱党情怀

“小朋友们,为什么有人评价松宜人像煤一样?”在占地2000平米的松宜工矿文化展示馆内,讲解员向参观展馆的孩子们提问。在激烈的讨论后,讲解员向小朋友们展示着黑色的煤矿石解释道:“松宜人像压在岩层中的煤炭一样,深埋功名,不惧怕地壳的高温和挤压,不抱怨艰难处境,燃烧自己,为人类提供光和热,哪怕是燃烧过的煤灰都能铺填道路。”

展馆内的一图一物将时间拉回到建矿之初那段激情似火的岁月。在一穷二白的建矿初期,矿区不通车,不通电,没有任何机械设备辅助生产。松宜人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艰苦创业,采煤靠铁锤钢钎,运煤就靠手拉背扛。即使是在技术改良,进入半机械化的时代,头戴矿灯的矿工在狭窄闷热的巷道内也只能匍匐前进。煤炭开采属于高危特殊作业工种,尤其是在生产技术条件落后的五六十年代,矿工的健康生命安全更是无法得到保障。

背靠青山的宜都市松宜矿区管理委员会在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原址上改建而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松宜人为国家贡献煤炭能源7500多万吨,上缴利税3亿元。而成绩背后,是无数松宜儿女默默无闻的奉献,他们用热血及汗水为扭转“北煤南运”和我省“夺煤保电”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旗所指,舍身忘死。为响应党中央“大打矿山之战”的号召,天南海北的建设者汇聚松宜,投入到国家能源建设的战斗中。他们有的是基建工程兵,有的是探矿工程师,有的则是普通的采煤工人。淳朴敦厚的大山,培育了英雄的儿女。在整个煤炭生产时期,松宜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党员先锋和劳动模范,其中全国级劳动模范3名,受省部级表彰的各类先进80余人。

已过古稀之年的陈和坤是第二代矿工,也是如今松宜矿区唯一健在的全国劳动模范。陈和坤的父亲因井下塌方事故导致脊柱断裂,终身瘫痪在床。21岁的陈和坤不顾母亲反对毅然加入矿工行列,因工作出色被推举为尖刀班班长。在尖沿河煤矿工作期间,陈和坤靠手工作业,用19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30年的工作量,创造了煤矿掘进史上的奇迹,被誉为“矿山铁人”。面对这一国家级至高无上的荣誉,不善言辞的老人总会说:“那时候的松宜人都这么玩命干,更何况我是共产党员,要起带头作用。”

在百年的煤炭开采史中,松宜这叶扁舟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兴衰。松宜人总是用智慧、勤劳和一股气势磅礴的精神力量破解着历史赋予的一道道难题。

1958年大跃进时期,松宜掀起办煤高潮,矿井多达152对,职工人数1.8万人。1960年成立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此后5年,根据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方针,矿务局仅保留猴子洞、干沟河2对矿井,职工精简到987人。

1969年,为了改变“北煤南运”状况,松宜矿区展开煤田会战,再次掀起办煤高潮,为缓解湖北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士气空前高涨。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昔日的荒山野岭和简陋的工矿区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城镇。一时间,在松宜的职工劳工等多达2万多人,充满青春气息的矿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劳动竞赛热火朝天,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在自然灾害的侵害下,煤炭市场随着计划经济的退潮陷入困顿。如何破解生存这一第一要务,松宜人开始了新的思考、探索和实践。1981年,全局实行联质量、联产量、联安全、联出勤、联消耗、联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责任制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时至1990年,随着全部建成标准化矿井,松宜一跃成为湖北省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在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多种经营形式百花齐放。正是这些矿山建设者战天斗地的气概和无怨无悔的牺牲才成就了松宜浴火重生后的荣光,谱写了改革开放时期的松宜篇章。

因资源枯竭和国家产能政策调整,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于2003年下放改制。2017年,随着最后两座矿井的关闭,松宜退出了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史,松宜人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这叶扁舟该何去何从,松宜人望向了远方红色的灯塔。

为民初心,松宜情怀

保障民生维护和谐稳定

矿井陆续关停后,2万矿工劳工失去赖以生存的煤炭开采产业走上背井离乡的打工路。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弃渣滑塌、河道阻淤、水资源枯竭等各类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矿区老旧的工矿棚户区和陈旧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格格不入,经济、环境、民生如三座大山重重压在矿区党工委肩上。

矿区党工委接过松宜先辈们的接力棒,在特殊的过渡时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紧紧围绕“打造平安矿区,构建和谐松宜”这一奋斗目标,以保稳定,安民生为重心,走上百废待兴、自立更生的道路。

摆在党工委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吃饭问题。煤矿关闭,让身处偏远山区,无任何生产资料且技能单一的煤矿工人失去饭碗。青壮劳动力尚且能外出务工,但弱势群体该如何吃饱穿暖成为首当其冲的民生问题。据统计,在矿务局改制之初,矿区职业伤残病人及特殊人群多,矿区各类工残人员1883人,各类社会残疾人近1400人,癌症病人近400人;困难家庭多,城镇低保3797户、5415人,占宜都市城镇低保总数的42.3%。矿区人口普遍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占矿区总人口的29.8%。

比数据更触目惊心的是矿工们极度困难的生存现状。党工委深知,关闭煤矿既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又要有抚恤苍生的柔情,不能让松宜人流血流汗再流泪。2006年,矿区民政部门为1840户办理低保,保障人数达5125人,为历年之最。2011年,松宜矿区对上争取政策,组织1200余名“五七工”集中缴纳15年社会保险。截至今年,仍为458名遗属发放生活补助。改制以来,为困难职工发放各类帮扶资金近950万元。在连续17年间里,矿区工会通过“金秋助学”政策,对困难学子实行应帮尽帮,发放助学资金155万元,兑现了党工委“不让一个学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在全方位的保障兜底下,矿工的生存状况得以大幅改善,实现“难有所帮”。

已经退休的许香被矿区人亲切地称呼为“许妈妈”。2007年,时任妇工委主任的她发起关爱少年儿童的倡议,成立“爱心妈妈”志愿服务组织。时至今年,“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已连续14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在矿区营造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

位于宜都市枝城镇赤溪河岸的安置房成为“幸福港湾”

随之而来的便是职工的住房问题。即便在改制时将所有职工宿舍、工矿厂房等免费分配给职工居住,但是矿工们的居住条件极差,人均居住面积狭小且危房多,许多群众房屋开裂,严重变形。

位于宜都市姚家店镇的352套改善性共建房

看着昔日铁骨铮铮的矿工老来饱受蜗居之苦,党工委开始争取各方资源,着力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近年来,通过实施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项目,新改扩建住房4145套,将居民分片安置到刘家场、松木坪、枝城等3个集镇。2020年,松宜矿区投资7684万元在宜都市姚家店镇建设居民共建改善性住房352套,以零利润将高品质商品房销售给矿区百姓居住。

2016年,松宜矿区职工医院改建成德康养老院,实现“老有所养”。新落成的矿区卫生院搬迁至枝城镇,成为宜都市职业病康复中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课题。2020年矿区卫生院被确立为宜都市尘肺病康复站,成为宜昌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职业病诊疗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实现“病有所医”。2017年,以“公建民营”方式,投资建成官渡坪幼儿园,解决官渡坪片区近200名幼儿的就近入园难题,实现“幼有所教”,让矿区居民共享改革成果。

松宜矿区不仅是个地名,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使命。在持续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下,曾饱经沧桑的矿区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松宜人沐浴着党的春风,吃着国家“保障粮”,住着国家“保障房”,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但骨子里流淌的拼搏血液不会让松宜人就此止步。

战天斗地,倒逼转型

项目现场飘扬鲜红党旗

松宜救护队开展排水应急演练

清晨,在湖北松宜应急救援基地训练场上,队长李龙清正在指挥年轻救护队员操练。这支拥有专业救护理论和实操经验、机动化设施设备齐全、训练有素的专业化救援队伍始建于1960年,是矿区实现转型发展、自我造血的一个缩影。

历经十余年和谐稳定的发展,不甘“等靠要”的松宜人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吹响了转型发展的号角。矿区作为全国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试点,面对这场转型发展的闭卷考试,松宜人在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由单纯地抓稳定向既抓稳定又抓发展转变,由单纯地对上争取政策输血向既争取政策又招商引资自我造血转变,由单纯的煤炭开采产业向乡村旅游科技康养多产业融合转变。

拉动着矿区这样一艘土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枯竭、人力资源不足、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破旧老船调转航向何其艰难。为了实现转型发展梦,矿区党工委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确立了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将党旗插到每个项目现场,让红色力量成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引擎。

目光回到2017年,松宜救护队党支部成立,队长李龙清任支部书记,2年后,湖北省应急救援基地落成。松宜救护队不断对上争取,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支持下,投资450万元用于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并逐步发展成湖北省鄂西危化救援基地和湖北省鄂西南应急物资储备库。近年来,党旗下成长壮大的松宜救护队多次参与湖北省应急厅,宜昌市、宜都市应急局综合应急演练,获得省市各级好评。如今的救护队,已然转向企业安全培训、安全评估等新领域,彻底实现独立自主经营,成为矿区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随着矿区的转型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广,申报实施的项目越来越多,项目办的人手开始捉襟见肘。2020年3月,为打赢“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赢战役”,矿区党工委在全局上下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率先成立项目指挥部,每名班子成员任指挥长,带领一个专班服务协调项目建设,全矿区掀起战天斗地建设项目的浪潮。

进入试生产阶段的宜昌华昊新材料项目

宜昌华昊新材料项目是矿区实施“引进来”路线后,第一个招商引资的湖北省重点企业。该项目投资35亿元,占地245.73亩,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创造税收6000万元,对松宜矿区的转型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年,这家生产高纯度电子级氯化钡产品的华昊新材料项目破土动工。落户湖北宜都化工园的项目是松宜矿区发展飞地经济的生动实践。但要使这只“金凤凰”成功筑巢产蛋并非一帆风顺,负责协调该项目的指挥长、矿区党工委委员杨晓彬深知其艰难的过程。

为了能加快企业建成投产的步伐,在项目部成立之初,杨晓彬挂帅成立华昊项目建设临时党支部,党员同志戴党徽亮身份,奔走在征迁一线、协调现场,他们以党旗为战旗,向投产目标发起冲锋。

今年5月,宜昌华昊新材料项目顺利进入试生产,在轰鸣的机器声中,产品应声而出,在场职工响起雷鸣般掌声。此后,来自国内外的生产订单纷至沓来,日均100吨的产量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今年6月,华昊项目作为宜都市3个重点项目之一,为宜昌市二季度项目建设拉练提供观摩现场,得到参会代表一致好评。

为实现“走出去”战略,实现优质资产置换,2018年,松宜矿区紧抓国家支持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机遇,争取中央改造独立工矿区资金3000万元,在宜都陆城实施宜都市独立工矿区再就业服务中心项目。如今,8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为企业提供拧包入驻条件,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创业孵化器。

“品质在沉淀中升华,生命在燃烧中闪光”,松宜人像煤炭一样,沉寂而不沉沦,厚积薄发,让生命在战天斗地的奋进中熠熠闪光,党员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工委的带领下,开启矿区转型发展新征程。

浴火重生,艰难蝶变

党群一心守望绿色未来

党员群众植树复绿

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松宜矿区妇工委发起“战天斗地巾帼建功生态修复,浴火重生百年松宜生态蝶变”植树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名干部群众爬上整坡填土的矸石山植树复绿,全力响应矿区全民植绿复绿、修复生态号召。

历经百余年的煤炭开采,用“满目疮痍”四字形容这个老煤炭工业生产基地一点不为过,先后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457处,其中地面塌陷300处,崩塌29处,滑坡40处,地裂缝22处,不稳定斜坡(弃渣)66处。特别是矿区已出现近13平方公里的地面塌陷和变形,直接威胁到2080户5370名居民居住安全,严重影响周边乡镇30322人正常生产生活。

地质灾害如悬顶利剑,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为了松宜的子孙后代,矿区党工委面对这一巨大的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决定逆水行舟。

修坡整形的矸石山绿意勃发

修复生态,从转变思维观点入手。党工委班子坚持问题导向,把老旧矿区当作争取政策的资源阵地,把废弃矿井打造成具有松宜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将枯竭淤阻的河道修复成曲径通幽的世外桃源。和生态环境灾害过招,松宜人从“头痛医头”的单点治理,转变成立足长远、综合施策、以点连片的全面修复,从被动“关、毁、弃”转变成主动“留、修、用”,简单“填、埋、堵”转变为科学“疏、通、移”,既保留矿山特色,传承松宜文化,又达到修复生态的目的。

2019年,松宜矿区抢抓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生态修复试点机遇,积极申报宜都市松宜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对矿区“七矿三河两区”(猴子洞煤矿、干沟河煤矿、石家湾煤矿、鸽子潭煤矿、坛子口煤矿、陈家河煤矿、尖岩河煤矿7座废弃矿山,干沟河、陈家河、尖岩河3条河道,上石板塌陷区、夏家湾塌陷区2个塌陷区)12个生态恢复区进行集中连片整治。

实施生态修复,没有资金是空谈。矿区科学把握政策导向,抢抓各部门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工矿文化传承等政策机遇,找准政策契合点,推动相关政策落地生根;争取国家、省、宜昌和宜都四级层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政策资金整合力度,以试点工作为平台,对上争取专项奖补资金1136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总投资1.5亿的松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处理100万吨弃渣的机制砂加工厂,企业履行清运弃渣、地表复绿合约,变废为宝实现企地共赢,释放资金压力。

矿山修复极大地挑战着矿区的向心力和执行力。松宜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所涉及12个子项目环环相扣,项目规划历时3年,时间跨度长,项目资金大,项目推进、绩效考核、资金运用、现场管理成为重大考验。矿区项目指挥部再次挂帅出征,由班子成员、青年党员、社区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等党员先锋组成的协调服务专班,设立项目资金专账,实行挂图作战机制,对标对表推进。协调水利、住建等部门,联合松木坪镇、王家畈镇等接壤乡镇协调施工许可、界线勘探等相关事宜,有序有力推进项目建设。

在经过科学研判评估后,松宜矿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致力打造“后山片区”生态屏障,擦亮“生态宜居、韵浓宜旅”底色。平整工矿地、清运弃渣堆,造林复绿,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美化河道边坡,修建沿河步道,集中打造景观岸线。治理污染水体,疏通淤积河道,增加沿岸植被覆盖率。矿区注重生态修复示范效应与经济效应双融合,种植经济林木和果树,使生态复绿和林农产业发展一举两得。结合“工矿文化”、“松宜精神”,将581煤矿作为“看点”建成生态采摘园,并沿干沟河生态步道,融入红色文化打造成富有矿山特色的党建主题廊道。将陈家河作为“亮点”,打造集亲子游园、民宿旅游等多元化省级采煤研学基地。

时至今日,松宜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工程整体形象进度达到75.16%,顺利通过了国家中期现场核查。累计完成废弃渣堆生态修复27.3公顷,废弃工矿场地土地整治34.4公顷,采矿塌陷区治理288公顷,水土流失防治面积3.04平方千米。有力解决矿区向自然过度索取的生态环境历史欠账问题,恢复矿区生态平衡。

如果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书写的是松宜人的无畏,那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歌颂的便是松宜人的无悔。全面促进松宜二次振兴是党工委对松宜人许下的无声诺言,“战天斗地、浴火重生”的松宜精神为一代代松宜人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引领他们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松宜

袁玉林


逶迤武陵,奔腾长江,天生松宜,地造煤矿。松宜者,因处松(滋)宜(都)两县(市)交汇之壤而得名;煤矿者,乃湖北省属之国企,居能源系统之前强。怀拥荆楚锦绣,背负武陵画廊,连马鞍山之煤系,誉鄂西南之煤仓。

世事云吞烟,长河波卷浪。夫松宜煤矿,自晚清道光年间乡民破土,民国元年刘西柏“复兴煤矿”,至民国末年“松梅煤矿公司”,积一百又十年之史,逢新中国诞生,煤矿喜沐曙光,“湖北省松宜煤矿”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历七十年艰辛,创无数次辉煌。然物有荣枯,气有炎凉。矿山挖掘,百孔千疮,环境受损,民生染恙。资源枯竭有尽时,生态凋敝祸无量。大自然警告寰宇,总书记视察长江。百年大计福民生,“两山理论”指航向。于是乎,矿山即封老井,松宜另写新章。时年二〇一七,矿史千载记详。

噫吁兮,松宜煤矿!繁华隐去山河现沧桑;矿业停转精神化宝藏。奋斗岁月堪回首,时光隧道从头量。

忆往矣,大国初建,百业待上,铸铁炼钢,能源紧张。祖国母亲一声唤,英雄儿女来四方。筚路蓝缕下煤海,披荆斩棘入洪荒。渣土墙、油毡房,枯沫饭、青菜汤。浑身泥污透磺气,满脸尘黑挂汗浆。煤洞黑、梓灯亮,心似铁、志如钢。锤打钎撬,臂托肩扛。首建郑家垴,继有鸽子潭。锋镐落处撼地府,盒车转时颤心房。创业历经千般苦,克难使尽万样方。

最难忘,跃进岁月起春潮,矿山春秋落华章。劈矿井一百五十二对,聚巧手一万八千余双。血汗铸辉煌,捷报传四方。矿停产、人嚣狂,“造反派”煤海兴浪,“革委会”方正航向。解“北煤南运”之厄,矿井“梅”开二度;化城市煤困之恙,“荆宜会战”打响。重科技、强管理、保安全民之所想;快掘进、多出煤、出好煤力之所向。“三线”为国争光,松宜不负重望!重见活力生机,又迎改革开放。“六联”经济责任制,“四大日报”推榜样。强素质、重管理,“大庆式企业”红旗飘矿山;勇开拓、善打拼,“能战斗的队”凯歌响煤仓。甘于奉献无私欲,勇于牺牲多豪壮。“五月六”、“八.一三”,两大事故泪两行;“三百一”(矽肺病患者)、“二百三”(殉难伤亡者),两组数据铭哀伤。出门亲抚子和女,入峒难孝爹和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担当?

曾记否?战地涌奇才,政坛出贤将。周章荣、徐宪忠、吴长阳省会议政;陈才宜、吕宗智、屈先俊京城受奖。省市劳模群英谱,优秀党员百花芳。“矿山闲人少,煤海英雄多”,梁遗信书法全国获展;《矿工早春图》、《四季山水轴》,金慧君国画省厅颁奖。杨长生泥塑《矿工后代》,黄辉阳油画《盘龙销往》。《矿工心中一支歌》唱响南国北疆;《煤海赞歌·采煤舞》演艺荆楚独创。大喇叭、大广场,青年乐队、女子乒乓。《矿山晚霞》景犹在,《职校拾零》诗意长。文化铸矿魂,作品壮脊梁。礼堂人气喧昂,餐厅瓢碗交唱。煤钻锋镐写春秋,豪情丹心托朝阳。

展未来兮,松宜煤矿!转折是起点,初心乃方向。矿山仍是战场,再打生态硬仗。时党工委班子齐智齐力,图治图强;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所期所望。重绘生态画卷,改写环境文章。植树、种草、复绿、转产;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但听青山喜吟,绿水欢唱;且看乌龙潜伏,雄鹰翱翔。前仆后继松宜,古往今来煤矿,请人民检阅,让历史考量!

吾爱松宜,吾敬煤矿,吾更感佩松宜煤矿的不朽精神:如煤,品质于沉淀中升华;似炭,生命在燃烧中闪光!故慨然而曰兮:

矿山博物存旧档,松宜群貌着新装。

“两山理论”子孙福,“煤炭精神”日月长!

“百年松宜”大事记

■1835年(道光十五年) 乡民徐大权于1835年至1840年间,在道家湾(今庙河倒拐湾)开办道家湾煤矿。

■1912年(民国元年) 宜都县松木坪乡民刘西伯在江家湾创办”复兴煤矿公司”,有矿工150余人,年产原煤5000余吨。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宜都县参议员郑进夫在松木坪郑家垴建立“松梅煤矿公司”,有矿工50余人,日产原煤20余吨。抗日战争胜利后,转交宜都县政府,由农会主席陈生柏兼任经理至1949年8月。

■1949 年8月 宜昌专署派军代表王方柏和王怀刚到宜都县松木坪接管“松煤煤矿公司”,后改名为“宜昌专区煤矿公司第三厂”。

■1956年5月4日 松木坪煤矿采煤工人屈先俊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1958年2月 湖北省长宜地质队进驻矿区,首次使用钻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松宜矿区掀起第一次办煤高潮。高峰时期共有大小煤井152对,民职工多达18200余人。

■1960年5月 成立“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隶属湖北省燃料工业厅。同年,矿山救护队正式成立。

■1969年9月12日 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所属松宜煤矿下放荆州地区管理。

9月18日 “湖北荆州地区松宜煤田会战指挥部”成立。为改变“北煤南运”,矿区再掀办煤高潮。

■1974年 松宜矿区专用铁路建成,专线长64公里,7个矿井的煤炭由铁路运输。

■1975年 鸽子潭煤矿采煤队连续5个月工作面单产超万吨,煤炭部授予“敢攀高峰采煤队”荣誉称号,队长共产党员曾召新出席煤炭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采煤队长会议。

■1978年3月25日 湖北省煤炭工业局授予松宜矿务局背洞湾煤矿为“大庆式企业”,授予陈家河煤矿采煤一队“特别能战斗队”称号。

4月3日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78)第29号文批准,将荆州地区松宜煤炭矿务局改名为“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 ,隶属湖北省煤炭工业局。当年原煤产量突破7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7年9月 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吕宗智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10月1日 国务院授予鸽子潭煤矿采煤队党支部书记陈才宜“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1994年 完成原煤产量620020吨,圆满完成年度计划,实现销售运营1.075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03年3月 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松宜煤炭矿务局下放宜昌市管理,当年8月随之下放到宜都市管理。

■2004年 企业进行了改革转制。

■2006年4月18日 经省编委和宜昌市编委批准组建松宜矿区管理委员会,为宜都市政府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宜都市委、市政府在矿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全面履行社会职能,妥善处理企业改制后的各种遗留问题。

■2013年 宜都市纳入国家级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城市,松宜矿区成为中国首批资源枯竭独立改造区、全国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试点。

■2017年 松宜矿区管理委员会在省、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最后两座矿井(尖岩河煤矿、陈家河煤矿一井)关闭,提前完成煤矿关闭任务。

■2018年 市职业病医疗康复休养中心和松宜应急救援基地投入使用;总投资35亿的宜昌华昊新材料项目成功签约。

■2019年 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352套改善型住房)开工建设;“宜都市松宜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工程项目”被纳入湖北省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统筹规划。

■2020年 宜都市独立工矿区松宜再就业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