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茶元寺146口堰塘为千余亩农田“解渴”

盘活水资源 整治撂荒地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李广彦、曹勇)“今年旱情重,若不是十几口堰塘水救急,这两百多亩农田怕是没有这么好的收成。”9月23日,看着丰收的稻谷,宜都市松木坪镇茶元寺村种粮大户易礼松感慨地说道。

“2004年宜都市实行堰塘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2014年实行水权改革,堰塘使用权划到一家一户。但是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随之带来的土地荒芜、堰塘无人管等现象也较为严重。”茶元寺村党总支书记郑全方介绍,有的种粮大户想流转土地再发展,但因为水资源不能保证而犹豫。比如,易礼松承包的206亩水稻田,位于彭家畈,过去是全村最好的一片田,可前些年因为水资源得不到保证,一度被沦为荒地。

怎样让堰塘水发挥效益,成为农业“救急水”?2021年,茶元寺村通过回购方式,把分散一家一户的堰塘统一收回,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村里将堰塘回购后,按照“水随田走”的原则,田流转给谁,水权就卖给谁。一次交易管一年,按需分配“当家水”,承包户按承包亩数从村里买水灌溉。

如何回购?郑全方介绍,首先是村里以每立方水一角钱从农户手中回购用水权,再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交易大厅完成堰塘灌溉用水权交易,总成交946单,交易水量达40万立方米,总成交额4万元。

茶元寺村三组村民曾绍明门前堰塘676.4立方水,卖给村里得到67.64元;同组曾宪芹门前小堰142.4立方水,也卖了14.24元……征得村民同意,村里将村民卖水收益以堰塘养护基金方式一并存放,统一用于堰塘修缮。

清淤、堵漏、修堤……村里用堰塘养护基金对全村堰塘逐年进行整治,以保证村民及种粮大户的用水需要。易礼松承包稻田206亩,按照每年每亩30元水费计算,每年交村里水费6000多元。今年虽遇大旱,但水资源有了保障,易礼松承包的水稻田,依然可以达到亩产800斤左右。

种粮大户交了买水钱,是不是可以无限度放水?郑全方说,种植大户是否承包,村集体要进行评估,包括承包人个人能力及人品都得考虑,由村民选定自己信任的承包人。用水也有界限,门口堰最低要留有30%的生态水,不能竭泽而渔。

在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的指导下,村里一方面用卖水的钱整修堰塘,一边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整堰修塘。全村146口堰塘,已有97口具备交易条件。碾子湾有口堰蓄水量达2000立方米,因为坝体采用的松砂岩质,除险整治中降低了溢洪道水位,今年大旱蓄水量减少,但始终保持生态底水,村民们依然可以挑水提水浇灌自留地。

平时对堰塘管理借鉴“河湖长制”,组长就是堰长。二组有口1500立方米的堰塘,能管10亩田。前任组长江大珍年龄大了,最近交给新任组长王礼先负责。王礼先自家有两亩水田,平时都用沟里的水浇灌农田,大家都很珍惜水资源,除非河沟里没有水了,才用堰里的水。

“通过盘活堰塘水资源,对回购的堰塘水权重新交易,化解了基层用水矛盾,破解了堰塘无人管护的现象,满足了村里1800亩稻田的灌溉用水,确保了粮食稳产稳收。”郑全方说道。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