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宜都讯 拂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宜都市人民武装部转业军人档案袋上的尘灰,翻开一本泛黄的、沉睡了7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履历书》,战斗英雄黄美清的名字立刻紧紧吸住了我的目光。
黄美清
这位出生于宜都市枝城镇何阳店村(民国时期隶属枝江县)的贫苦农民,在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与敌血战38次,5次负伤,先后荣获“甲级战斗模范”“乙级遵纪模范”“丙级抢救模范”称号,荣立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二次四等功,1949年7月被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授予“华东三级人民战斗英雄”称号,荣获“华东野战军人民英雄奖章”,1953年12月出席全军装甲兵功模代表大会,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当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合上这部尘封的档案时,一个舍生忘死、威震敌胆的英雄形象已活生生地凸现在眼前:
两次开小差仍未逃脱当壮丁的噩运,“运输大队长”蒋介石终于为人民解放军输送了一名战斗英雄
1921年4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枝江县何阳店村五家冲(今属宜都市枝城镇何阳店村)农民黄开炳家喜气盈门,一个四方大脸的男婴呱呱坠地。已经生育了二子四女的黄开炳夫妇高兴地给这个最小的儿子取名黄昌诚,以寄寓“忠厚传家”的祖训。黄昌诚出生时,黄家是个小康之家,家里开有纸坊、粉坊,喂养着四五匹骡马,拥有60亩良田和一座“四水归池”带天井的宅院,衣食无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十余年后,黄家由于黄美清的长兄赌博,导致家庭败落,父亲经受不住打击,在穷困潦倒中病逝。两个哥哥一个迁居洋溪当力夫,一个帮人种田。刚满十二岁、仅读了五年小学的黄昌诚被迫告别书声朗朗的学堂,先后帮人放牛、打工。
1942年1月,已经娶妻生子的黄昌诚被保长抓了壮丁。他和其他壮丁一起,胳膊被麻绳串捆起来,象囚犯一样被押进国民党军营,补入七十六军运输连当了一名二等兵。他不堪忍受军中挨冻受饿、挨打受骂的非人待遇,担忧家中妻儿老小的生活安危,四个月后偷偷逃回家乡。但同年10月,又被保长五花大绑地抓进国民党军营,补入六十六师特务连当兵。1943年3月,他再次逃跑。为了躲避抓壮丁,他改名为黄美清,隐居松滋县陶家铺帮人种田。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美清怀着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憧憬回到五家冲。但是,蒋介石又把中国拖进内战的深渊。1946年12月,开了两次小差的黄美清仍未逃脱当壮丁的噩运,再次被抓进国民党军,补入整编第七十二师特务连当兵。
三次被抓壮丁的悲惨经历,使黄美清饱尝饥寒凌辱、颠沛流离、骨肉分离之苦。由于家庭失去顶梁柱,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子相继病饿而亡,妻子含泪改嫁,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被整得家破人亡。这段血泪凝成的苦难经历,成为黄美清日后奋勇杀敌的动力。
黄美清很快被推上内战前线,1947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不愿充当国民党炮灰的黄美清,是特务连中首批放下武器的俘虏。他早已从被释放的国军士兵口中知晓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在俘虏营里,和蔼可亲的解放军战士不仅为他送上喷香的饭菜,还帮他打来热烫烫的洗脚水。饱受凌辱的黄美清第一次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他毅然放弃回乡的选择,报名参加解放军,成为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二十团一营三连的一名战士。但真正让他找准受苦受难的根源,燃起熊熊复仇怒火的,则是几个月后开展的以诉苦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纵队文工团上演的《白毛女》《血泪仇》等话剧,使黄美清泪流满面,深深触发了他心中的悲情。诉苦会上,他和战士们痛诉地主、保长、国民党军官的欺凌,泣不成声,“吐出千万苦水,共报血海深仇”的吼声威震长空。黄美清后来在简历中写下了当时对革命的认识:“我们革命就是为了翻身,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
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将官们绝没有想到,自己煞费苦心、亲手调教训练,用美式装备从头到脚武装起来的国军士兵,一旦被共产党“换了脑筋”,就成了令人生畏的敌人。
两次负伤,还冒着如雨的弹火独自从火线上救出五名伤员,战斗英雄获得的第一个荣誉是“抢救模范”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履历书》封面
在黄美清的“干部鉴定”中,“战斗一贯勇敢”“战斗上积极勇敢”之类的评语屡见不鲜。然而,这位“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战斗英雄获得的第一个荣誉却是“抢救模范”。
1947年9月8日,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围攻据守荷泽沙土集镇的敌五十七师。当夜幕降临时,部队发起总攻。黄美清所在的三连二排担任突击任务。镇子围墙外是一片开阔的沙碱地,冲击途中,敌人一梭子子弹扫来,突击排一下子倒下了五六名战士。黄美清的左腿也被子弹击中,鲜血顿时浸湿了裤腿。排长命令他撤下火线。黄美清却“阳奉阴违”。他咬着牙用绷带扎住伤口,避开排长的视线,在夜色中借着弹火的闪光寻找痛苦呻吟的伤员,一瘸一拐地把几位身负重伤的战友一趟一趟地运下火线,随后又冒着弹雨返身冲进战友们炸开的突破口……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五十七师全部被歼。
11月,三纵转战豫皖苏边区。在陈庄防御战中,二十团一营奉令阻击敌军一个团的进攻。全营官兵在阴冷的秋雨中掘壕据守,与拥有美式坦克、榴弹炮优势装备的敌军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拼杀。激战中,黄美清所在班有三名战士负伤,流血过多的伤员急待运下火线抢救,而敌人的一排排炮弹仍接连不断地飞来,炸得阵地昏天黑地。黄美清不顾敌军炮火轰炸,跳出战壕,冒死通过开阔地,将三名伤员背下火线。敌军退却后,已被寒雨淋得透湿的黄美清,又从战场上搜寻转运了50多位伤员和战友的遗体。他这种令死神也为之胆寒的勇气和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抢救战友的献身精神,在金山寨战斗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在攻打豫东金山寨敌据点时,已任三连五班副班长的黄美清在班长负伤离队的情况下,率领全班担负突击任务。进攻发起后,黄美清第一个冲上去,用炸药包炸垮寨墙,带领全班攻占了第一座院子。当他们刚刚攻进敌军碉楼下的第二座院子时,敌人突然从碉楼上甩下一排手榴弹。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猝不及防的五班战士被炸得东倒西歪,四人牺牲,五人负伤,仅黄美清和一名突击组长幸免于难。全班只剩二名“残兵”,仗还怎么打?但黄美清没有退却,他要救下负伤的战友。此时,不仅碉楼上的敌人一见动静就朝下扔手榴弹,而且退守院子正面平房的敌军也用密集的弹雨封住了院子的出口,显然,要将伤员抢下火线,必须先打掉平房敌人的火力点。黄美清伏在院中磨盘后,机敏地朝院子扫了几眼,发现西侧墙根有条水沟。他有了主意,命令突击组长用轻机枪压制敌军火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则提着几颗手榴弹,悄悄地顺着水沟爬到平房墙下,猛然将手榴弹从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屋内,炸得敌人喊爹叫娘,在“缴枪不杀”喝声中,乖乖地将武器丢出窗外,举手投降。两个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居然以少胜多,一举俘敌15人,缴枪13支。黄美清让突击组长将俘虏押下火线,自己则冒着纷飞的弹火,连续在火线上跑了五个来回,连背带抱,连拖带拉,把五名伤员全部抢下火线。当抢运第二名伤员时,敌人一颗手榴弹打来,弹片击伤了他的右臂,血流不止。他忍痛用左手把伤员拖下火线后才简单地包扎了一下,接着又冲上去抢救战友。就在他抢运最后一名伤员时,敌人的子弹又击中了他的左臂。一个两次中弹的伤兵竟在枪林弹雨中连续救下五名伤员。这是一个奇迹!更令人敬佩的是,两臂俱伤的黄美清仍不肯离开阵地,最后在连排干部的命令下,才被强行送进卫生队住院治疗。战后,他被团党委授予“丙级抢救模范”称号。
他是一个关爱战友胜过关爱自己的人,也是一个性情温和、心肠慈软的人。妻子夸他:“见人总是一脸笑,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家人即使得个感冒他都吓得要死!”领导、战友称赞他:“团结好,对战士关心”,“虚心,涵养好。”但是面对敌人,他却表现出与此截然不同的虎虎神威。
黄美清荣获的“华东野战军人民英雄奖章”
豫东战役,他三次身陷危境,三次反败为胜,转危为安;率领一个班拿下一个排都未能攻克的阵地。
1948年6月至7月,发生在河南开封、睢杞地区的豫东战役,被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常胜将军”粟裕称为“是我亲身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华东野战军以10个纵队20万人对垒蒋军12个整编师、3个快速纵队25万人。在这场持续20个昼夜的决战中,黄美清率领全班打了四个硬仗,为这部气势恢宏、扣人心弦的胜利交响曲画上了几个漂亮的音符。
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是攻占开封。开封既是历史古都,又是河南省会,驻有蒋军整编第六十六师及河南保安旅共三万余人,城高壕深,碉群密布,筑有三道坚固防线。蒋介石曾在“国民代表大会”上信誓旦旦地向河南“国大”代表拍胸保证“开封决不会失守”。由此可见攻城之难。
开封战斗前,黄美清伤愈归队,任一营三连四班班长,并于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17日,华野第三、第八纵队突然包围开封。18日上午,黄美清奉命带领四班突击开封南关。当他率领全班猛打猛冲,一鼓作气冲进南关牛市街一座院子时,敌军突然发起反击,后续部队被敌切断,全班被敌人“包了饺子”。十余分钟后,敌军向院子发起进攻。成排成排的手榴弹从天而降,弹片横飞,硝烟弥漫,不一会儿,全班11人就有6人伤亡。尽管身处重围、尽管全班伤亡过半,黄美清仍面不改色心不跳,沉着指挥剩下的几名战士坚守在院门两侧,用冲锋枪和手榴弹轮番对付敌人的冲击。敌军屡攻屡挫,丢下十多具死尸后另用狠招,用炸药爆破院墙。“轰隆”一声巨响,破墙而入的敌军把黄美清和四名战士逼进了院子里的平房。
此时,四班真正陷入了绝境:外面是一墙之隔、随时可能破门而入的众多敌军;身后已没有任何退路,后续部队如泥牛入海仍无消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黄美清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坚定战友必胜的信心。尘封的档案记下了他身处绝境时激昂铿锵的话语:“同志们,我们坚决坚持到底,后面的部队快上来了,他们一定会来援救我们的!”他带领战士与屋外敌人展开了一场手榴弹的对攻战。仅他一人就投出30多颗手榴弹,并几次冒死将敌军投进屋内、正滋滋冒烟的手榴弹眼疾手快地掷还敌人。强将手下无弱兵。战士们个个都像吃了豹子胆,奋勇挥枪投弹,与敌展开殊死搏斗。小小平房成了敌人啃不动、吞不下、还咯得满嘴流血的一块硬骨头。但是,长时间被敌人堵在平房里挨打终究不是办法。坚守了一段时间后,黄美清带领三名未负伤的战士发起了反击。他们突然向屋外打出一排手榴弹,趁敌人被炸得人仰马翻、晕头转向之际,闪电般地冲出平房,一举把敌人赶出院子。其反击速度之快,令七名敌兵还来不及逃跑就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就这样,黄美清带领四名战士在敌军围攻中顽强坚守了八个小时,直到晚上主力部队重新发起攻击打退敌军,他们才怀着绝地重生的喜悦,与主力部队会合。当晚,四班补充了七名战士,第二天继续向城内突击。
6月20日,三连在城内巷战中碰到一只拦路虎,敌军据守一座名为“万福楼”的金银珠宝店,居高临下用机枪火力封锁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三连的一个排连续几次强攻都被敌军打了回来,最后全排大部战士伤亡,失去攻击能力。在屡攻不克的情况下,连长把善于突击、敢打硬仗的四班拉上了火线。黄美清再显身手,率领11名战士以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伤亡三人的代价就攻克了万福楼。
6月21日,开封战斗胜利结束,歼敌39000余人,击毙敌师长李仲辛。攻占开封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粟裕将军又投下了豫东战役的第二着妙棋:以四个纵队在睢县围歼敌一路援兵区寿年兵团,以三纵、八纵在杞县阻击敌另一路援兵邱清泉兵团。
6月29日夜,黄美清所在的二十团一营进入杞县官庄,接下了伤亡严重的兄弟部队的防御阵地。他们的对手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式机械化装备的第五军。
7月1日晨,敌军向官庄发起猛攻。这支“国军主力中的主力”果然名不虚传,进攻前炮火急袭空前的密集而猛烈。阵地上烟尘蔽日,工事刚刚整修好又被炸得东倒西垮。在一营三连的阵地前,敌军攻击的兵力由一个班逐次增加到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连被打垮了又换上另一个连。尽管敌人不惜代价地发起了近十次猛攻,仍然未能突破三连的阵地。下午4时多,在区寿年兵团近乎绝望的呼救声中,敌军不惜血本出动了二个连向三连阵地发起了最后的进攻。此时,经过近一天的阻击,三连伤亡惨重,阵地上仅剩18人,排以上干部只剩1人,且已负伤,班级干部只剩黄美清。如果阵地被敌突破,兄弟部队即将歼灭区寿年兵团的战果就会功败垂成,全营正在后撤转运的伤员就会落入敌手。战况再次将黄美清和他的战友逼入险境。
200多名头戴钢盔、端着美式自动步枪的敌兵,在督战队的威逼下,不顾十八勇士的顽强阻击,虎视眈眈、杀声雷动地逼近了三连阵地。50米……40米……30米……敌人越来越近。三连薄弱的火力已不能抗衡敌军密集的弹雨,阻止其前进的步伐。然而,就在敌军冲至距阵地只有十余米、以为大功即将告成时,一个令敌意想不到、惊恐万分的场景出现了:三连阵地突然飞出一排手榴弹,硝烟中,四名灰头土脸、怒目圆睁的共军士兵竟然不要命地跳出工事,像角斗场上斗红了眼的公牛,端着冲锋枪迎头向他们扑来,子弹如喷射的火龙横扫直泻。两军相逢勇者胜。敌人被“亡命之徒”的气势和突如其来、疾风暴雨般的炽烈火力打懵了,吓破了胆,丢下十几具死尸,丧魂落魄地调头逃跑了。黄美清带领三名战士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不仅击退敌军最后一次进攻,还捉了九名俘虏,缴获一挺轻机枪、八支步枪,掩护全营伤员安全转移。
法国军事统帅拿破仑有句名言:“最好的防守是进攻。”黄美清和战友们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进行了一次“最好的防守”!
7月2日,区寿年兵团部和整编第七十五师全部被歼,兵团司令区寿年被俘。就在战役进入尾声之际,黄美清再次身陷虎穴。这是完成阻击任务后的第二天夜晚,全营向杞县以北谢寨庄转移。行进途中,营部得悉敌军一支部队刚刚进入该庄,立即通知前卫部队三连改变行军方向。但三连二排排长在传达命令时却漏掉了黄美清率领的前卫班。毫不知情的前卫班在漆黑的夜色中摸进村庄后,才发现钻进了敌人窝里。情急之下,黄美清指挥全班抢占了一座院子,在敌军的围攻中顽强坚守了四个小时。当连队闻讯赶来救援时,他们又与援兵内外夹攻,歼敌一个排,全班无一伤亡,胜利突围。
著名战将、自称“战斗之士”的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曾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乃战士胆魄。”黄美清就是具有这种胆魄的“战士”!
7月6日,豫东战役胜利结束。黄美清以其卓著的战绩荣立二等功。
济南战役四次突击成功;两次负伤的黄美清率六名“残兵”竟然全歼敌军一个连
1948年9月18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由“少林将军”许世友指挥七个纵队,围攻由十一万蒋军据守、被敌司令官王耀武自吹为“固若金汤”的济南。在济南外围战斗中,黄美清率领四班一连突破四处敌据点、阵地,其中,最艰难的要数突破铁路封锁线的战斗。
从进攻出发地望去,敌军在铁路线后成“品”字形构筑了三个钢筋混凝土地堡。铁路线外是几道铁丝网和鹿砦,敌我之间是300多米宽的平野,没有任何掩蔽物。攻击发起后,四班在敌军炮火和机枪火力的拦阻下,只能匍匐前进。在距铁路线还有100多米时,黄美清的左腿受伤,但他没有止步。后来他平淡地回忆说:“当时考虑到自己担任带头突击的任务,如果在前面不前进,恐怕要影响到后面队伍的前进,完不成任务,因而坚持突击。”
当四班剪断铁丝网接近铁路线时,一条一丈多深、二丈多宽的封锁沟拦住了去路。出发前部队并未发现这条大沟,四班也未带过沟的工具,这样的深沟跳下去爬得起来吗?要是敌军反扑,岂不成了瓮中之鳖?就在大家迟疑不前时,黄美清带头跳了下去。没有比干部的“身教”更有效的命令了,战士们也紧随其后跳下封锁沟。黄美清用刺刀在陡坡上挖了几个壁坑,与战友们搭人梯翻上了沟坡。
面对逼近的解放军战士,敌人的子弹更加密集地扫向铁路,弹丸带着尖厉的啸音,打得钢轨火星飞溅、叮当爆响。伴随死神弹拨的音乐,四班伤亡了四人,三个爆破手有二人牺牲,剩下的一个爆破手抱着炸药包犹豫着不敢上去。生死关头,黄美清从爆破手手中夺过炸药包,趁着敌人机枪换弹夹的瞬间,一个翻滚冲过铁路,拉响了炸药包。在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中,第一个地堡灰飞烟灭。剩下二个地堡的守敌吓得魂飞魄散,一部分敌兵乖乖地缴械投降,一部分敌兵连滚带爬地逃之夭夭。
9月21日,三连奉命进攻济南商埠二马路。敌军据守街心地堡和两边的楼房,用交叉火力严密封锁了马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三连避实击虚,凿穿民房墙壁,从敌军据点的夹缝中向里穿插。当黄美清所在的二排插入两个敌军据点之间的一座院子时,被敌人发现。顿时,手榴弹狂轰滥炸,二排被逼进据点楼下的一间小房子,密集的弹火封住了出口。二排向楼上的敌人发起了几次强攻,都被打了回去,最后,全排只剩八名“残兵”,其中三人负伤。在排级干部全部伤亡的危难时刻,已两次负伤的黄美清挺身而出,挑起了指挥重任。面对强攻失利的现实,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花招:让全排停止射击,偃旗息鼓,给敌人造成楼下解放军已全部伤亡、无力进攻的假象。果然,敌军上当受骗,停止扔击手榴弹。趁此之机,黄美清蹑手蹑脚地摸到楼梯口侦察,发现敌人只是用几根木柱支着一张芦席堵住楼梯,完全可以突破。他把能行动的六名战友组织起来,让一名战士端着冲锋枪在他身侧掩护,自己提着3颗手榴弹,上前猛地揭开芦席,蹬倒木柱,一甩手,3颗手榴弹飞入敌群。紧随着爆炸声,黄美清率六名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二楼,端起冲锋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根本没有想到已被消灭的“共军”居然会复活,猝不及防,成排成排地倒下,侥幸活下来的敌人乱成一锅粥,狼奔豕突、争先恐后地逃向另一出口。黄美清和战友们紧随其后穷追猛打。最后,无路可逃的100多名敌军在楼下院子乖乖地举起了双手。这一仗,黄美清率六名战士全歼敌军一个连,缴获六〇炮2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7挺、步枪100多支,创下了一个歼敌的奇迹。
《孙子兵法》云:“强而避之,卑而骄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只识数百字、从未读过《孙子兵法》的黄美清却把这些计谋运用地得心应手。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有卓越智力作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黄美清便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
9月底,在济南战役总结评功会上,黄美清被团党委授予“甲级战斗模范”称号,荣立一等功。奖品是一件衬衣、一双袜子、一块肥皂和一支牙膏。这是战斗模范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
黄美清《英模历史事迹登记表》
每逢危难,无不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一遇财利,总是纪律严明,一尘不染
1948年5月,由于友邻阵地失守,敌军对河南郾城县杨店形成三面包围,驻守杨店的七师二十团一营决定后撤,黄美清率全班担负掩护任务。然而,全营还未完全撤离村庄,敌军先头部队就攻进了杨店。黄美清率领全班不仅顶住了敌军的进攻,而且在头部负伤的情况下,再次上演了“防守反击”的拿手好戏,率领三名战士把敌军赶出村子。
淮海战役杨楼战斗,部队在进攻中遇到敌军一个三角形地堡的阻击,连队派出的二个爆破手都在攻击途中伤亡。已任副排长、根本没有爆破任务的黄美清再次挺身而出,从战友手中抢过炸药包,奋勇冲上去,一举炸掉敌堡。硝烟未散,又带领一个班突破敌军阵地,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
在淮海战役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最后阶段,敌我犬牙交错,混战在一起。一天清晨,三连副连长和黄美清带领一排在灰蒙蒙的晨雾中,向头天已被我军占领的蔡庄前进。谁知走到村庄近前,迎面飞来一阵弹雨,才知蔡庄又被敌军攻占。副连长急得连声疾呼:“快撤!快撤!”走在后面的一班、二班撤下来了,走在前面的机枪班却被敌军火力压制,退不下来。黄美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主动冲上去,指挥机枪班不仅击退敌军进攻,而且攻占了敌军的前沿阵地,孤军坚守了一天,直到主力部队赶来全歼蔡庄守敌。
黄美清后来曾几次抚着满身的伤疤,在闲聊中向妻子谈起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战斗经历。但每次讲着讲着,妻子就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烈场景和丈夫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壮举震撼惊骇得失声哭泣。面慈心软的丈夫看着妻子流泪,也不忍心再讲下去。黄美清在惨烈惊险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已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
黄美清妻子李芬20世纪50年代登记照
在黄美清获得的荣誉中,还有一项没有镀上战功光环的桂冠——“乙级遵纪模范”。这是他戎马生涯中的又一个闪光点。
开封战斗前,由于部队数月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战士们的衣服都磨得破破烂烂。四班攻进开封后,有的战士看到仓库里成堆的新军装,就想拿来换上。黄美清马上劝道:“同志们,不要忘了战前立下的遵纪决心,我们是来歼灭敌人的,不是来发洋财的,一切缴获要归公。”此番话后,全班再无一人擅取一物。随后,同样是一双赤脚的黄美清把自己舍不得穿的一双新布鞋送给了战士何玉卿。
四班攻占万福楼后,又接受了看守这家金银珠宝店的任务。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面对满屋的金银财宝,没有一人妄取分毫。
济南战役攻击铁路封锁线时,后方干粮接济不上,黄美清和全班战士一天到晚肚子饿得咕咕叫,也没动外逃老乡的一粒粮食。至于他平时帮老乡挑水、扫地、种庄稼,“晚上经常给战友盖被子,行军时给机枪班扛机枪,帮病号背背包”之类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他用铁的纪律维护了人民军队的声誉。
淮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黄美清任三野二十二军六十六师一九六团一营三连二排排长,先后参加渡江、进军京沪杭、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1949年7月,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根据黄美清的卓越功勋,授予他“华东三级人民战斗英雄”称号,颁发“华东野战军人民英雄奖章”。10月,黄美清升任副连长。1951年,部队从浙江移驻江苏徐州,改编为装甲兵。黄美清历任装甲兵第二战车编练基地副中队长、副连长、连长。1953年12月,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军装甲兵功模代表大会,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全国解放后,黄美清步入和平安定的生活,1954年,与25岁的徐州姑娘李芬喜结连理。此时,黄美清思母思乡之心与日俱增,1954年11月主动要求复员转业回到洋溪,被分配到宜昌专区松木坪煤矿工作,历任司磅员、事务长。然而,仅在煤矿工作了半年,他就突患血吸虫病,三个月后在宜昌专区人民医院(今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病逝,葬于宜昌专区人民医院旁边的山坡上,终年34岁。一个宜都人民为之骄傲的英雄儿子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70年来,由于英雄的早逝和遗属的迁居,他的英名和功绩几乎不为家乡人民所知。是金子总会闪光。今天,当英雄的形象抖落历史的灰尘,矗立在家乡人民面前时,我不禁想起诗人臧克家的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编辑:刘娟 审核:黄金波)